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内地新闻>> 正文
  • 今年京沪等地清理9800余户骗取保障房家庭

  • 时间:2011-12-05 新闻来源: 都市快报
  •   四级审核、14部门联查、强制腾退、造假终身禁入……随着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即将收官,最近一个月,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地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瞄准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重拳出击。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洛阳等城市共清理出9800多户骗保家庭。

      密集审核、多重公示能否堵住分配漏洞?

      这些新的保障房管理办法,将保障资格审核标准、操作办法、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做了严密设计。

      审核阶段突出为四大改变:一是要求申请户所在社区干部必须入户审核;二是社区、街道、县区和市州房管部门四级联动审核;三是金融、车管、房管、税务、户籍管理等多达十多个与个人财产、家庭状况密切相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严密审核;四是增加公示程序。

      此前一些地方不断加大查处保障房分配中的违规行为:在河南省的专项治理行动中,查处了郑州85户家庭提供虚假户口骗购经济适用房、开封30多人骗购经济适用房27套、洛阳2077户家庭不具备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等一批问题;北京和上海也分别查处了5144户和2645户骗保家庭。

      河北省张金龙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罡说,从已查处的违规案例来看,那些造假者也都经过了基本的审核和公示,但显然是失效审核和无效公示。

      在北京的保障房申请资格公示上,一些来自于烟草、电信等行业申请者的家庭收入为零,令人疑惑;凭着一份假的收入证明,农业银行的一名员工“突破”资格审核,出现在银川市经适房申购公示名单上……河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梁跃民说,有些审核出错属于常识性问题,比如对申请人收入状况的甄别,向单位打电话核实求证,就应该能发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审核人员不愿意在无人举报的情况下“得罪人”。河南省通报的案例中,有8名党员干部骗购经适房,审核与公示阶段一路蒙混过关。

      “退出机制”能否消除转租售行为?

      一直以来,我国保障房退出机制是保障房管理的一大“短板”,豪车进出、出租转售、久空闲置……这些现象在各地保障房住宅小区屡见报端,但极少有因家境变化而退出保障房的实际例子。这次各地出台的保障房新政,就提出了一系列“强制退出”的举措。

      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公租房新规中明确,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这一内容为租赁对象在适当条件下退出提供了政策支持。

      河北省的保障房新政要求,保障对象家境变化已不符合保障条件的,要在规定期限内腾退,否则需按市场价格缴纳租金或补缴土地收益价款等,对拒不服从退出管理的,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成都市则是通过建立“梯度退出”机制来破解这一个难题。当廉租户条件改善后,可将其转换为公租房,降低补贴标准。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也可允许其将房屋按照经济适用房购买。

      骗不成功也没损失?

      为了加大对骗取保障房资格者的惩处力度,河北省新出台终身禁入制,对不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处三万元罚款,终身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河南省今年注重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实行从严从快处理……一些受访者认为,骗取保障房资格的人员违规成本低,过去一些惩处尚不到位,难有实效。

      北京市一位低保户说,他周围一些邻居明知不够条件却申请了保障资格,“他们的心态就是,混过关就赚了、不成功也没损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说,对恶意骗保者应亮出有威慑力的惩处办法,做到零容忍。否则在“低风险、高收益”惯性中,再完善的预防制度也会露出缝隙。据新华社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