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即高考的最后一天,记者接到知情人举报,沈丘县今年出现严重的集体舞弊现象,七个高考考点共有百余名考生替考。在知情人向记者提供的替考名单上显示,仅仅山水考点(化名)替考生就有30多名,东南考点(化名)20多名。
鉴于问题相当严重,记者在6月8日中午,通过电话把相关情况给沈丘县教育局纪检书记张涛做了反映,并给他提供了20名山水考点(化名)的替考名单(包括考场号和座号),同时也给周口市教育局高考举报电话做了举报。
6月9日上午,即高考结束的第一天,沈丘县教育局派出该局王局长和高招办主任来郑州给记者回复查处结果。他们称,记者举报的20名替考名单中,其中四人下午突然缺席考场,余下16人是本人参加考试。
随后,王局长当场给记者两个信封,说2万元人民币是记者的辛苦费,记者婉拒。
7月2日,记者获悉,沈丘县教育局纪检书记张涛已被宣布升迁为局长。而记者在这里要质问已升任局长的张涛书记:记者是在高考的最后一天中午给纪检张涛书记举报,之后,就有涉及的其中4名学生缺考,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吗?为什么不做出准确调查,仅以缺考来应对记者的举报?
高考考场都有监控,我们问及张涛书记,为什么不针对记者举报的20名考生,将6月8日下午的考场监控和之前的监控做一比照,张涛书记称还没有进行这种比照,张涛书记这一暧昧态度是想混淆黑白吗?高考考场的监考审核等环节为何对这些替考生不起作用。而在向张涛书记举报之后,他请记者不要去河南省教育厅举报,他不让举报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担心经不起深挖细查?难道真如知情人反映,张涛书记即今日的张涛局长,是高考舞弊的既得利益者?
《南方周末》记者经过卧底调查,与6月7日高考开始当天以《枪手在行动》为题,以两版篇幅揭露河南高考替考组织内幕,重点提到周口市。不同的是,向他们提供线索的,是替考者本人,而向我们提供线索的,则是考场监考人员。这两种现象难道都是虚假的?在沈丘监考的鹿邑县教师称,监考方和招办都被打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大面积替考现象。难道沈丘县不想对群众做一解释吗?
7月8日,即在记者举报1月之后,沈丘县教育局派出该局的负责人王副局长和高招办主任屠主任,终于跟记者见面答复查处结果。他们称:记者举报的20名替考名单,其中4名缺考,4名替考,而替考者均为艺术生。而记者却从知情人那里获悉,该局的所谓调查就是应付记者的监督。“我们提供的是真实的名单,全部为替考。”该知情人透露。
以上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直至问题得以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