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通信>> 互联网>> 正文
  • 移动互联网助力IT企业实现“中国式创新”

  • 时间:2012-08-05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盛夏时节,中国“果粉”迎来苹果“嘉年华”:8月2日至5日,苹果产业链大会——MacworldAsia2012数字亚洲博览会在京举行。业界人士指出,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有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苹果产业链中获得更高利润,甚至颠覆整个产业链。

      苹果产业链大会在美国已有27年历史,去年首次登陆中国。大会主办方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为苹果公司创造的巨大销量与获得的微薄回报不成正比。

      “目前获利较高的芯片、手机屏幕等生产环节多为日、韩占据,而中国扮演的角色则是代工工厂、外设设备制造商,技术含量低、利润少。”熊晓鸽表示。

      苹果公司2012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大中华区的销量为公司带来57亿美元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48%,占其亚太地区总营收的2/3。然而据华泰联合证券今年1月发布的《苹果产业链分析》报告,一部iPhone手机数千元的售价中,苹果公司获利58.5%,材料成本占21.7%,中国大陆劳工成本只占1.8%。

    美国《纽约时报》在今年1月的报道《苹果为何中国制造?》中写道,2011年,苹果公司每名雇员创造了超过40万美元的利润;而在产业链底端的富士康中国工厂,“很多人每天收入还不到17美元”。

      但熊晓鸽指出,虽然中国短期内难以改变在苹果产业链的位置,却不必对此过于悲观。

      “中国企业不一定要争着做产业链上游。生产芯片、屏幕的日韩企业实力雄厚,中国同行很难与其竞争。”熊晓鸽说,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利用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在苹果产业链中争夺利润制高点,甚至挑战整个产业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上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熊晓鸽介绍,正因看好移动互联网为IT行业带来的无限机遇,本届中国苹果产业链大会主题定为“移动互联,引领未来”。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内容不值钱;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大小、流量有限,人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忍受广告,内容就更值钱了,开发内容、应用有很好的前景。”熊晓鸽表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istimo去年底发布的苹果商店(APP Store)亚洲移动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苹果应用程序下载量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苹果应用程序市场。目前,一些中国公司已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在游戏、音乐、医疗等移动应用软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网络技术服务商UC优视公司的核心产品——UC浏览器是世界上首个进入苹果软件商店(APP Store)的第三方浏览器,在全球拥有3亿多用户。在中国,30%的iPhone用户、70%的安卓平台用户都使用UC浏览器。

      值得注意的是,UC浏览器1/5的用户来自国外。董事长俞永福在2日在苹果产业链大会表示,UC浏览器在六个国家的市场份额都突破了10%,在印度已占据当地市场的20%。他说,中国企业应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网超越国界的性质,利用“全球化红利”实现快速发展。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iHealth“移动互联血压计”便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红利”,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后“返乡”销售。8月2日,iHealth“移动互联血压计”在“Macworld | iWorld 2012 数字亚洲博览会”正式发布。

      记者在产品展台看到,iPhone或iPad用户只要下载一个免费的iHealth软件,外插一个九安公司生产的小型血压计,就能实现个人血压的移动管理。

      公司董事长刘毅告诉记者,iHealth的盈利模式是“软件推销、硬件赚钱”,去年1月在美国首发后,成为全球首款移动医疗产品,市场反响强烈,《纽约时报》《福布斯》杂志等纷纷给予报道。

      “我们之所以先在美国做,是因为当时美国使用iPhone、iPad的消费者比较多,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苹果销售市场,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机遇,把产品推向国内消费者。”刘毅告诉记者。他说,九安本是一家经营传统医疗设备的企业,如今已将大半研发力量投入移动医疗产品的开发。

      熊晓鸽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十分乐观。他表示,苹果产业链固然重要,但中国企业也不用光盯住苹果,而要走自己的创新道路,超越苹果产业链。他说,IDG已投资一家生产自有手机品牌的中国企业,非常看好其发展前景。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软件行业的“微创新”虽然不是“iPhone式”的颠覆式创新,却是引领未来中国互联网创新的重要力量。

      “革命性、颠覆性的大创新每出来一个会震惊世界,但可能很少。过去十年出来几个iPhone?”李开复表示,对中国而言,实现“颠覆式创新”仍需时日,目前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特征,进行基于本地化、结合式、迭代式的创新,也能产生相当的经济、社会效应。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