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曝光台>> 正文
  • 运城夏县村民葡萄园被毁 政府称支持重点企业所需

  • 时间:2012-08-17 新闻来源: 聚焦山西
  • 运城夏县村民葡萄园被毁 政府称支持重点企业所需
    图:7月27日,夏县水头镇村民的几十亩葡萄园遭乡政府强制推毁
      2012年7月27日晚9点,山西运城市夏县水头镇三贤庄村某葡萄基地园,一辆大型铲车在一位任姓镇政府干部的指挥下,强制性将几户村民的葡萄园摧毁,即将上市的上万斤葡萄瞬间毁于一旦。不但造成几户村民的巨额经济损失,而且期间因村民阻挡和现场镇政府工作人员发生肢体摩擦,致使三位村民不同程度受伤,昏迷住院。
    为支持重点企业发展 不惜摧毁村民经济作物为代价
      8月13日,年近七旬的村民吴某和其他两户村民,向记者讲诉了葡萄园被毁的过程和原由。
      三贤庄村,地处山西夏县西部,隶属水头镇行政管辖。近年来该村村民大面积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之路,该村也成了远近知名的葡萄产植基地,每户的年均收入由前些年的两三千元提高到目前的三四万元。
      然而,令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该区域引起了该县格瑞特葡萄酒厂的关注。
      2011年初,格瑞特酒业通过夏县政府相关部门,在三贤庄和周边两个村庄开始了“以租代征”的形式征用村民1500亩土地。期限为50年,租赁费每亩为500元。
      7月27日晚发生的强制性摧毁村民待产的葡萄园,是用于酒厂建设基础设施硬化道路所使用。此间所征租的土地涉及三贤庄11户村民,均为葡萄园基地,其中有四户为七年挂果成熟期葡萄园。
      村民吴某说,27日当天村书记给他们几户召开了座谈会,告知除了他们四户没有签署征租合同外,其他的均已签署。但表示,虽然工期紧,但不会在没有征得四户村民同意的情况下推毁葡萄园。
      但是,就在当晚9点左右,几户村民挂满果实的葡萄园在镇政府几十号工作人员的“护卫”下强制推毁。
    村民:包村干部不为百姓增收 反致村民减收
      据了解,该次清理的土地有20余亩,未征得同意的有4户,原由是其他几户是新栽植的葡萄园,而该四户均为5-7年挂果成熟期葡萄园。
      几户村民说,此前政府工作人员公示的条件是,每亩地每年租赁费500元,征租期限为50年,费用一次付清。吴某说,女儿是个残疾人,家庭就靠这两亩地的经济作物来维持生计,况且,葡萄园正是挂果成熟期,每年的产值有一万元左右,政府的赔付仅仅只有那么一点,根本就不能维系家庭正常开支,另外,一旦失地,残疾人也不好再找工作。
      村民徐某和张某说,在前两次极力阻挡下自家的葡萄园才得以保留,没有想到,最后还是让镇政府于夜间强制摧毁了。
      吴某说,在2011年自己就有两亩麦田于同年4月份被镇政府强制翻埋,三亩挂果的葡萄园迫于无奈也被征走。目前,仅剩的这点维持生计的也全部被毁,镇政府这种做法太令人心寒。
      村民吴某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号召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却没有想到,该镇政府的父母官不但不帮助增收,却把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建立在村民经济减收的基础之上。
    镇政府和村委会互相推诿 村民损失无着落
      事发后,几户村民几次找到村委会,村委书记声称该行为是镇政府所为,村委会无能为力,只能听从镇政府领导,还是找镇政府好解决。
      村民们找到镇政府,政府相关领导推诿说,具体的事情还是由村委会解决。
      刚出院的张某说,之所以发生目前的这种事情,就是乡政府工作人员把我们视为钉子户,认为我们不配合县委县政府重点企业的发展,可我们“配合”了,“服从”了,谁又来考虑普通百姓的生活问题?
      村民徐某说,企业发展重要,但是农民增收也重要,作为土生土养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仅靠每亩每年500元的补偿,在这物价日益上升的年月,今后的50年不知道怎么生活。
      徐某说,尽管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易,所以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每亩地不能按普通土地补偿标准执行,最好是每亩每年按照2000元的标准,实在不行按1000元也行,但最终均遭到拒绝。
      张某说,国家马上要召开十八大,我们也都是踏实务农的农民,不想在这非常时间给政府惹麻烦,但时隔半月之久,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商谈赔付的事情,逼着村民去上访。
      吴某说,这两日正是提子上市的季节,眼睁睁看着其他邻居的葡萄每斤3元的好价格发着货,而自己只能在推毁的葡萄园叹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政府:推毁葡萄园 仅为县市重点工程赶工期
      针对7月27日晚推毁村民葡萄园事件,夏县水头镇政府包村干部任某称,夏县格瑞特酒厂的征地项目属山西省重点工程,市县两级政府都很重视,为了尽快落实好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基础建设工程的实施,乡政府在多数村民签字的情况下就采取了强制措施。
      任某说,对于始终不同意签字的几户村民,自己也跑了7、8趟,但终因村民索要的10万元赔付而未能达成协商意见。每亩地每年500元是经过相关机构评估所得,并不是乡政府所定,所以我们也无能为力。
      关于扶持重点工程是否可以建立在损害村民经济增收的基础之上,包村干部任某表示,土地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所以不能你要多少就给你多少,还是要国家说了算。
      针对村民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每亩按照500元的补偿价格太低的质疑,任某解释,补偿的价格是按照普通的丘岭土地计算,不可能按照村民的地面种植物来计算补偿。
      任某说,市里领导几次视察该项目,把县有关领导训斥的很严重,乡政府的压力更大,假如不能尽快解决该问题,将要撤销我们包村干部的职务,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无奈之举。(柴伟 雷岳军)
    编语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近年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所以,该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更是包村干部帮扶工作的最主要课题。然而,近期发生在山西夏县水头镇的新闻“小事件”,显现出了个别基层政府部门和个别包村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政策缺失和认识误差。
      “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将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包村干部改善民生等工作的基本准则。这样才能处处为民办事,解决民生难题,践行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才能把一项项好的政策落到实处,彰显包村干部的职能和重要性。
      三贤庄村村民的遭遇,暴露出了水头镇政府包村干部薄弱的工作意识。作为基层干部,履行职能,服务大局,支持市县重点项目的落地不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时刻要牢记肩负的重任。工作过程中遭遇矛盾和冲突时,理应妥善解决矛盾,脚踏实地、真心为百姓解难题,真正解决失地百姓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群众感受到驻村干部帮扶工作的实质和实惠。
      为了支持重点项目的发展而弃群众的利益与不顾,这种不公平遭遇,虽然是发生在少数村民的身上,却是很可怕的,长而久之,必然给社会造成不和谐的音符,给干群关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针对夏县水头镇政府采取的强制措施,法学人士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属不该。首先,夏县有关部门对几千亩的征地用途就存在问题,严格意义来讲,与村民签订的土地租用协议是无效的,它本身就违背了我国相关土地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土地法,农村集体土地在租用、承包、转包过程中,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如果要改变用途,必须由政府征收,变成国有土地后,才能转让给企业进行非农业开发。这些在租用的农业用地上进行房屋建设等非农业开发,都是不允许的。
      法学人士称,根据土地法规定,征收农用地须经被征收方同意,双方签订土地补偿和农民安置合同,还得报请省级以上(含省级)土地主管部门批准。缺少其中任何一环,征收均视为无效。而夏县政府部门,为了规避征地成本,简化征地环节,均以“以租代征”的形式来进行。
      另外,水头镇政府没有征得几户经济作物村民的同意,就采取强制措施,毁坏村民的经济作物,是一种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在重点项目的开发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部门,特别是包村干部,应该积极妥善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及增长。引导农民的二、三产业就业或收入渠道的转换,争取做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也只有这样,才能着力在帮扶农民增收的同时,全力扶持重点项目的稳固发展,保持经济全面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
      通过这一“小事件”,希望基层个别干部能转变作风,增强党员干部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让包村干部“驻”进百姓心坎。(李建斌)
    中国网
    图:葡萄园被推毁,令村民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原由就是为了支持县里重点企业的发展
    中国网
    图:葡萄上市季节,村民吴某站在被推毁的葡萄园,心里很不是滋味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