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际>> 环球资讯>> 正文
  • 高连奎:日本对华严重依赖 经济制裁是上策

  • 时间:2012-09-2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本期访谈嘉宾是高连奎先生,在接下来的一小时内,高先生将与网友就中日经济战这个话题进行交流。

      高连奎:各位环球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高连奎

      主持人:访谈开始。欢迎网友提问。

      高老师好,请简要介绍一下中日经济情况?

      高连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是日本名列前茅的重要贸易伙伴,是日本众多支柱产业走出困境所能期望的最佳合作伙伴,日本在中国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相对较低且有日趋下降之势,中国在日本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高且呈上升之势,日本又是一个经济高度外向且正苦于振兴乏力的国家,我国有能力让日本在经贸战中付出较大代价。

      中日之间是否已经发生“经济战”?

      高连奎:中日经济战,民间的已经展开,官方的还没实施,随着中日钓鱼岛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许多城市在8月份爆发了抗日游行,网友也纷纷呼吁抵制日货。8月份马自达汽车公司八月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比下降6%,而丰田汽车公司与去年同比下降15%。总体上日系车在华销量下降2%,而德国汽车销量则飙升26%。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中国对日打经济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高连奎:汽车、家电、旅游应该是重点,这种抵制主要应当集中于日本消费品,特别是有选择地抵制其控股股东、高管反华亲极右势力的日本企业产品,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对华依赖度比较高的产品,或是短期内难以替换的产品,比如农产品等。

      经济战是把双刃剑,中国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高连奎:我认为抵制日货对中国没有伤害

      很多人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说法来反对抵制日货,我不赞同这一看法,因为:

      1、抵制日货是短期性的,工资是具有刚性的,日企不可能因为抵制日货降低中国工人的工资,如果真这样做了,反而会激起中国工人的反抗,或是跳槽。

      2、 人员、生产要素是可以流动的,如果日货销售少了,中国货必然销售上升,那些日企的员工可以到中企来上班,那些日企的供货商可以给中企供货,这对员工和供应商都没有伤害,因为消费的总量是不变的。

      3、 由于在日企上班,存在风险,所以日企工作的人工资会因此提高,购买日本货存在风险,所以日货会降价,这对工人和消费者都有利。

      中日经济战谁的承受能力更强?

      高连奎 :2011年,中国对日贸易3429亿美元,占当年外贸总额36421亿美元的9.4%;对日出口1483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的7.8%;相反,按日方统计数据,对华出口已占其出口总额的19.7%。

      显然中国承受力更强。

      如果中日爆发全面经济战,中国民众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高连奎 :日企工作的民众应该做好重新找工作的准备,日企的中国供应商应该考虑更多的向中国厂商供货。对普通民众关系不大,毕竟中国需要从日本进口的产品占比不高,而且可替代性很强。

      有专家认为中日经济战美国会成为赢家,这种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

      高连奎: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从货币战的角度,美国会获益。

      中国和日本在前段时间竟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日本央行准备购买人民币债券,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过去敌对的经济大国的货币要是互换并迅速规模化的话,对美元的打击是摧毁性的,美国必须要阻止这种可怕的情况发生。

      媒体报道日本惧怕中国对日实施经济战,这是真的?

      高连奎 :这是肯定的。如果在对华直接投资中受阻,正经历着艰难转型升级和重新布局的日本产业生存发展前景将受到较大损害。本来,生产成本和技术革新的变化已经使得曾经是日本制造业骄傲的家电等产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窘境,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和向海外重新布局来摆脱困境;而在承接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国内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不是其它热门新兴市场和大多数发达国家所能比拟的。

      日本经济大佬组团来华,他们的目的什么?

      高连奎:他们是中日经济战的主要受害者,他们希望能平息事态,中国可借此提出让他们取消对右翼势力的资助,这可作为谈判条件。

      抵制日货对于解决钓鱼岛问题有帮助?

      高连奎:有帮助,这也是威慑的一部分,现代战争已经不完全是军事战争。在实践中,中国对日本发起的经济制裁已经给日本造成过重大杀伤,从而迫使对方自律,日本企业组团来华灭火就是例证。

      经济武器可以作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利器?如何运作呢?

      高连奎:要懂得策略,不要落人口实,我建议各地自发成立“劝购国货”组织,号召国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国货,可以广纳会员,志愿者。

      中国之所以缺乏自主创新,关键在于中国缺乏爱国氛围,特别是主流知识分子很多不爱国。政府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中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能给到自主创新企业最大支持的只有民众。

      自主创新必须同民众的优先购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而这种对自主创新产品的优先购买其实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民众作为消费者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要政府的支持重要的多”。这是因为企业需要的是市场,政府能给到企业的那点钱是非常有限度的,政府撒胡椒面式的减税或是补贴,对于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企业从市场上获得的钱是源源不断的,是无限度的。自主创新产品也只有在足够大市场的支持下才能完成其从创新到应用的循环,而我们的企业与跨国企业比起来规模都比较小,自主创新又都需要较大的投入,而如果没有民众的消费支持,那就很难收回成本,也很难形成持续性的创新,这也是经济学中提倡保护“幼稚工业”的原因所在。

      早已发达的欧美,还是后起的日韩,他们的国民都有优先购买国货的传统,但我们中国没有。我们更多的是崇洋媚外。中国一直缺乏伟大的创新,其根源就在于民众作为消费者的缺位,而这归根到底还是个文化的问题。优先购买自主创新型产品就应该成为我们发扬“爱国主义”,展示民族精神的正确渠道。

      中日经济战有必要吗?

      高连奎:军事战争和经济制裁,如果二选一的话,肯定是经济制裁更划算,因为中国的军力目前还不比日本强大很多,但是经济实力已经超越日本,而且日本对中国严重依赖,所以经济制裁是上策。

      中日经济战怎么打法?

      高连奎:民间的抵制日货,劝购国货和官方的贸易制裁。

      如何避免伤敌1000自损2000的后果?

      高连奎:军事战争中,如果技不如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经济战不会,特别是抵制日货从长期和全面来看,中国没有损失,我前面已经介绍原因。

      如果日本企业、日本资金全部撤出中国,对中日两国有何影响?

      高连奎:对中国影响不大,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不依赖外资,外资撤出,会给中国企业留下发展空间。

      最近几年日本将制造业基地向东南亚转移,请问对中国制裁有那些影响?

      高连奎:东南亚的市场很小,日本在东南亚建厂再出口到中国,还是离不开中国市场,市场广大是中国的优势,无论日资企业到了哪里,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中国在经济战中会使用“稀土”这张牌?

      高连奎:日本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稀土,目前还主要是汽车、家电等领域。

      新闻报道日本佳能将关闭三家在华企业,这个您如何评价?

      高连奎:正常的产业更替而已,与钓鱼岛关系不大,柯达已经破产了、乐凯也不生产胶卷了,照相手机的效果越来越好,专业相机企业很多会被市场淘汰。

      日本如何对中国经济战进行反击呢?他们是否真的无能为力呢?

      高连奎:这就看双方的实力了,战争,无论何种形式都是实力的较量。

      你是否赞成对支持右翼登岛在华日企进行经济制裁?如果其它国家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如何做呢?我们是否有这方面的法律?

      高连奎:先从民间做起,民间行为无涉法律,而且比政府行为效果更好,政府制裁是备选。

      众所周知日本的在机床、电子产品等都方面占有相当的优势?如果日本利用他的优势对华反击,中国能否应对呢?比如电视领域的摄像机、录像机、前台和后台设备都是日本造的。

      高连奎:经济制裁主要是不买,而将“不卖”作为经济制裁的很少,如果日本不卖,中国可以从其他国家买,对中国毫无影响,伤害的是日本。

      您如何看待一些人暴力抵制日货的问题?

      高连奎:这些不是爱国者,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故意陷害爱国青年的,也是爱国青年的敌人。

      高连奎:针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是与邻国的关系,笔者提出一个“向心力”战略:即利用中国的市场优势,通过加强对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特别是公开的贸易交往,达到提高周边国家对中国增强向心力的效果。

      具体做法:

      1、每年定期举行针对邻国的贸易博览会,由国家出面组织,邀请各国领导人参加,先期可只针对中国的陆上邻国,再逐步扩展到海上邻国,再扩展到外围国家。

      中国在不久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广大的市场是周边邻国的商机,是他们难道的发展因素,中国要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

      2、成立区域性的大学、研究机构,比如在广西或云南成立东南亚大学,在东北成立东北亚大学,在新疆成立西亚大学,加强对周边国家的研究,同时在北京成立中国大学进行中国模式、中国文化、中国长期战略等软实力的建设。

      3、成立区域性的外交机构,在重要的边疆身份建立外交部的分支机构。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