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公务员不再是好职业? “社会病”好转源于制度完善

  • 时间:2012-09-25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前一段时间,有人在微博报料,称自己在某次公考中疑似遭遇潜规则,被人顶替。结果这一微博并未引起多大反响,更没引起新闻媒体的过多关注。这可能是因为报料者仅是猜疑,没有真凭实据的缘故,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博友的回复:“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工作,让给那些拼爹的算了!”这看似与当下情形不符的意见,却赢得了不少跟帖。难道,公务员真的不是什么理想的职业了?

    似乎是为了验证这一判断,9月9日,新华网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市2012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将出现“冷清”场面,百余职位无人问津,总考录比为2.5:1,不少岗位尚不能满足面试比例1:5或1:3的要求。公务员录用考试,曾经被称为“天下第一考”,每一年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能杀出一条血路最终获录,必会引来众人艳羡。

    公务员岗位始终备受青睐,中间可能有中国读书人“出仕入相”的传统心理,但最重要的原因却可能是当年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所言“这是快速致富的手段”。仅凭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根本不可能“快速致富”。不讳言地讲,他们对这一职业的企望,多来源于这一职业在工资之外有可能带来的隐性收入。这种隐性收入,是旱涝保收的稳定性,也是好的单位福利,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隐秘不谈的,是对权力获取的某种期许,以及今后权力寻租的某种可能。可以说,众人争当公务员,大多数人的心态都不光明,这当然也是一种“社会病”。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曾在公开的论坛讲座中说过:“当我们看到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纷纷去竞争,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从财富重新分配中得到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

    那么现在,公务员招考为什么又会遇冷呢?我们注意到,随着微博等新的舆论平台的兴起,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热情在不断高涨,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群体的监督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就意味着权力寻租的危险性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覆盖面的扩大,社会其他职业在养老、医疗等多方面的保障水平已经不次于公务员。这些,也许是公务员招录遇冷的真正缘由。

    不管上述分析对与不对,大批青年才俊放弃公务员这一职业,转投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别的行业,至少可以说明他们在价值观上的一个彻底转变,而且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会因为他们的这种转变而获得更多的后备力量和发展动力。我想,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