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
银行为争夺信用卡客户,在信用卡积分上进行大比拼,赠送各种礼品,但是作为信用卡持卡人,却对信用卡积分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信用卡积分是“鸡腿”,有人认为是“鸡肋”,当然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听听他们的观点,或许会让我们对信用卡积分有新的认识。
正方
信用卡积分是“鸡肋” 兑换实物太廉价
“积起来很难、看起来很美、换起来很鸡肋。”对此,肖女士感同身受,“十一”期间趁着节假日,她想把信用卡内的4万积分换些有价值的商品,但看上的商品自己积分不够,积分够的商品又看不上,4万多的积分,只折合成80元钱。肖女士算了一下,4万积分相当于刷掉4万多元钱,如果把80元钱平分到每千元中,相当于每消费1000元只送2元钱。一款最普通的咖啡壶需要13万积分,一本杂志需要10万积分,自己的4万积分只能换些杯杯罐罐,或者是一些并不实用物品或者有些过时的T恤等。
“前段时间,银行举办活动,固定时间段内消费满2000元可以送4万积分。只要能刷卡的地方,都用信用卡消费,这样看来,银行的积分并不值钱,这笔买卖银行做得真值。”肖女士无奈道。
可兑换物品同质化严重
虽然,一些持卡人认为信用卡积分极其“鸡肋”,但是在免费用银行钱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些小礼品,很多持卡人也相当满足。但是记者在搜索多家商业银行信用卡网站时发现,持卡人在兑换商品时可选择的范围较小,并且同质化严重,都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男士女士用品、车饰及户外用品、书籍杂志等。满眼全是不同价位的乐扣杯具、迪斯尼相关商品。
“很多人选商品眼花缭乱,在商业银行积分网站兑换商品简直是看得头晕眼花。”某国有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小丁告诉记者。小丁补充说,夸张的是,有时候能在一个页面看到同一个牌子同一类型的商品,可选择性较低,在电脑前坐了一个多小时,都没选出一件像样的商品,只能等积分再多一点儿再换。
大额消费难计入积分
总有持卡人纳闷,用了多年的信用卡,刷卡总金额也不少,怎么积分迟迟不见增加,只能换几条毛巾。看来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的同时,也越来越难获得。记者咨询了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在很多场所的消费都是不计入积分的,如电影院、奢侈品店、买房买车等,同时网购也很少计入积分,这类频繁、大额的消费,自动被银行排除在外,自然积分增加较慢。
习惯网购的小徐发现,自己有某股份制银行的金卡,5年时间里消费了将近20万元,但是获得的积分也仅仅能在该行的信用卡商城换个鼠标、摄像头、毛巾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积分礼品价值的计算一般是按照刷卡额的0.25%-0.3%制定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刷卡消费按照什么比例进行积分,最终折算成兑换礼品的比例大多在0.25%-0.3%,刷卡消费1万元,最终通过消费积分兑换的礼品价值在25-30元,这一规则不会轻易被打破,所以银行常采用避重就轻的方式尽量减少持卡人的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