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海外扩张,王者归来!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7年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以下简称中海油)首次在世界舞台闪耀亮相。继2005年以185亿美元竞购加利福尼亚州的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OilCo.)折戟以后,中海油就成了美国外国投资批准流程中蕴含政治风险的典型。对一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拥有美国一项重要资产的恐惧,激起了一场如此猛烈的“大爆炸”,以至于中海油最终被迫放弃了并购要约,最后,这宗交易以雪佛龙公司将优尼科石油公司收入囊中结束。
中海油高调归来。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耐克森公司。如果这宗7月23日公布的交易得到核准,那么,它就会成为中国公司完成的最大宗海外并购。因为有61%的溢价,并承诺留用耐克森公司的员工、保留设在卡尔加里的公司总部,所以,中海油认为,今年年底加拿大批准这宗交易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耐克森公司10%的资产位于美国境内,所以,中海油的收购还必须获得美国的批准。但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却在日趋紧张。9月,中国企业罗尔斯公司(RallsCorp.)购买俄勒冈州一家临近一个美国军事设施的风能公司的交易被奥巴马总统叫停,此外,今年早些时候,奥巴马政府还对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提起了贸易投诉。与此同时,因担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其在美国的设施进行间谍活动,众议院共和党人要求禁止这家中国电信巨头在美国的扩张。
截止到目前,中海油还没有像上次一样引来强烈的反对,尽管参议员查尔斯·E.舒默、众议员艾德·马尔基和参议员吉姆·英霍夫等声名显赫的美国国会成员对此已发出措辞强烈的声音。“当涉及到石油和天然气这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时,外国政府通过其公司代理拥有美国企业并在美国从事经营活动让人尤感担心。”英霍夫和两位共和党同仁在给美国财政部长的一封信中写道,英霍夫负责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项目的检查。
无论中海油这次是否能取得成功,中国公司的崛起,尤其是战略能源部门中国公司的崛起,将会不断激起不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美洲打开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ationalBureauofAsianResearch,简称NBR)的报告称,现在,三大石油公司在50多个国家已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投资。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师指出,这些公司——渴望在全球石油产业学习曲线上上升的公司——已越来越多地面向市场,而不是听命于政治和命令,它们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反倒是它们增长的一个障碍。“今天,你可以将它们80%到90%的行为,视为本行业这种规模的公司为了参与竞争而实施的正常行动,其余的10%则要响应北京的政治意图。”
谭小芳老师认为认为目前,中海油和中国的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正在走欧洲国家石油公司在上个世纪走过的成熟过程。中国刚刚开始其旅程。如果你看看西方公司的发展历程,或者看看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ofMalaysia)走过的历程便会发现,脱离政府的荫蔽、按国际标准开展专业化经营是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中国的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中海油的定位是冲破框框的先锋。2004年,中海油当时的董事长傅成玉谈到,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石油企业。中石油的使命是开发中国的大陆石油资源,中石化的使命则是开展国内石油精炼经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允许这些公司进入其他公司的运营领域,以激发更多的市场竞争。
而“中海油从一开始就在学习(如何开展国际性经营),并将员工安置到合资公司的内部运营岗位从事专业工作,让他们沿学习曲线上升。”随着时间的延续,中海油已从外国合作伙伴那里获取了专有技术,这个过程始于1982年与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公司合作首次成功钻出海上天然气井。
谭小芳老师认为,为了保持储备并驱动利润增长,所有国际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收购海外上游资产。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公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们往往会付出价格高昂的代价。“这个行业每有一个新进入者,他们往往都愿意比你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某些资产。”爱德华·周谈到。“如果他们的出价和埃克森公司一样,为什么某个国家的公司会跟你走呢?如果价格相同,还是把资产卖给埃克森公司的好。”
虽然政治专家经常怀疑,中国公司出高价就是国家意图的明显证据,其理由在于:“那时候,中国的公司大都还在世界各地收购小规模的零星资产,这些资产都处在因为制裁而美国的石油公司还无法抵达的地方,比如,苏丹、伊朗、叙利亚和缅甸等地,或者是处在陌生地区风险很高的小规模投资性风险企业。”
中国的公司已越来越富有竞争力,同时也在追求高质量资产,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与国际性石油公司短兵相接。现如今,这些全球性石油巨头正在寻找从中国公司资金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上获益的途径,有些巨头已通过贡献其专业化钻探技术诀窍的方式和中国公司合作组建了企业。
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正在伊拉克合作开发鲁迈拉(Rumaila)油田和其他油田。中海油达成的合作包括与法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的合作,与道达尔和英国图洛石油公司(TullowOil)在乌干达的合作,以及与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Energy)在印度尼西亚的合作等。
有专家谈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摆脱北京的左右,作为追求利润的公司更自由地运营,可能更符合它们的利益。但在那之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信任赤字”无疑会让人们对中海油和中国其他的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扩张保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