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中国古代重器青铜器—兽面纹鬲(4)

  • 时间:2012-10-26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鬲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之后黑陶之前的四五千年间,消失在公元前4至5世纪之间。整个过程大约相当于中华古文明的一半的岁月。也就是说,鬲这位“老寿星”曾经见证了中华古文明史的前半段的漫长历程,比京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更有资格称为“千岁爷”。因而鬲有“学历”和资格向后代讲述中华上古文明史,我们也有幸能从鬲这位活化石的身上去解读中华上古文明史的密码。要研究鬲,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考古类型学。这是一门受生物分类学启发而产生的学科。它发端于收藏古物热。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一直致力于考古学普及化,主张从一种器物(如鬲)的不同演化轨道区分不同的类型,再在同类中寻找演化规律。根据这一方法,他提出了从出土的鬲中由纵向看它的发展谱系。从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构成袋足(jiǎ)类器→原始鬲→龙山不招寨鬲→殷周至战国斗鸡台矮脚鬲、杜伯鬲、小屯鬲等逐渐降低裆高,直到最后转化为折足而近釜的过程,即分为:A型袋足鬲,B型联裆鬲,C型折足鬲,D型矮足鬲。这样,我们就可分析出,在宝鸡地区瓦鬲已经显示出先周文化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西北而来的姬姓成分,一是关中土著的姜姓成分。周王朝时秦人已在陇西兴起,东迁宝鸡时带来了素面袋足鬲、屈肢葬和铁器等文化因素,因此,从鬲的密码解读中证明了商、周、秦是各有来源的。
    兽面纹鬲,铸造于商代中期。该器物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粗犷,布局合理,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鬲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此币为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5盎司,直径70毫米,面额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枚。(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