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杨振宁说:“假如把字句稍微改改,千秋耻,既已雪。中兴业,须人杰,确实不错。”杨振宁还说:“今天清华大学的同学给我们唱西南联大的校歌,我认为是特别有意思的。由他们这几位年轻人唱出来,我觉得特别合适。今天中华民族所处的境地正是需要这些年轻人去努力去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九年,就读学生不足八千,环境艰苦,但却培养出大量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六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九十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六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与荣誉学部委员。“为什么西南联大那么成功,为什么能够培养出那么杰出的人才。
当时在抗战时候,物质条件非常困难。最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正是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是在一个转型的时候,是一个历史上很少有的转型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那个时候进入大学,我们能够抓住这个转型的机会,做了一些工作,是非常幸运的。今天如果我们仔细想想的话,又是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又处在一个大的转型的时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杨振宁在致辞中说。这个时代,培养杰出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在致辞中强调说。“我们要继承发扬西南联大爱国报国的光荣传统,不断增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责任感;我们要继承发扬西南联大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努力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继承发扬西南联大精诚团结的优良作风,努力开启包容合作的时代新风。”今年的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第一次出现了台湾清华大学,这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首次出席西南联大纪念会。“今日有幸躬逢盛会,对身为新竹清华的代表来说,既是寻根之旅,又得以拜见许多故人前辈,内心充分温馨感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陈力俊校长在讲话中说。纪念大会上,作为新一代西南联大精神传承者的大学生代表、北京大学的包晓悦有感而言“感谢你们当年用青春锻造以‘西南联大’为名的独特气质与精神,它必将穿透岁月的雾霭,清晰地投射到我们身上,时光亦不能消减其中激烈昂扬。同时也请你们相信,相信我们必将继承西南联大精神之遗泽,响应时代之召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