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内地新闻>> 正文
  • 北京多所小学用游戏取代试卷引热议

  • 时间:2012-12-1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据了解,继2003年,北京光明小学率先尝试淡化考试的概念之后,低年级淡化期中考试的做法成了教改的“大方向”。今年期中考试,北京多所小学通过各种方式淡化考试概念。

      声音:

      传统的笔试不能否定。一些网友表示,“淡化考试是应该的,但用玩电子游戏来取代考试这种做法似乎不妥,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可以让孩子在玩乐中快乐学习,但是不能过于让孩子放松”,传统的笔试不能否定。“首先,中国还没有达到富得流油的程度,还没有富到能让每个幼儿园或中小学生都能买得起最时新的电脑的程度;其次,这样的考试势必造成今后学生只会使用电脑,其他什么都不会的现象;再者,电磁辐射和光波会对学生的视力和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

      部分老师表示:“期中考试是考核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手段。平时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必要,但在考试中尝试其他方式还值得商榷。”“让平时的竞赛成绩完全取代期中考试也不现实,首先家长这关就通不过,家长还是希望通过传统的方式检验孩子的学习状况”。

      首师大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表示,“这种淡化考试的模式,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审视教育成效。但不能否定传统的纸笔测试,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不能一刀切”。期中考试改革的有益尝试,呵护学习兴趣。一些网友表示,“虽是微观上的小改进,也是好事”。废除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不要让小孩子有太大负担,“孩子这么小,正是玩的年龄,有必要给他们竞争的压力吗?教育何必操之过急”。

      部分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快乐考试’,呵护孩子们刚刚建立的学习兴趣,把令人紧张的考试变得和缓一些。更重要的是学有所用,才是考试要达到的效果”。

      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马福贵表示,“‘快乐考试’的目的是让孩子不讨厌考试,让考试回归它的正确用途。由于家长喜欢看排名,使考试带给孩子巨大压力,而考试本身应是学生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的载体”。另外,“快乐考试”还可以让孩子关注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同时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单纯分数攀比。

      “游戏”考试,低年级尚可。有人表示,低年级淡化期中考试是教改的“大方向”,“取消全部考试,可能提法比较激进,但至少,一二年级取消考试,哪怕只取消期中考试,应是可以考虑的”。也有人表示,“低年级还可以用这种方法,3年级以后就不太好,有待尝试、探索”。另外“大班制要马上改,一个老师60个学生,就是整天做游戏也会贫富悬殊,期待完善的教育改革体系”。

      (刘艳敏)

      本刊特评:

      学习评估应因地制宜。在注重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今天,校园里出现了“快乐考试”这样一些新的尝试。创新的模式值得探索,淡化考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大方向也值得肯定。但是,尝试毕竟是尝试,在没有得到大量研究、实践和数据的情况下,未必值得大范围推广和效仿。

      笔者认为,传统的考试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学习效果的方式不应该否定。无论如何,为了进入更深一级的学习内容,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应该得到正确的评估和检验。就评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言,现有的考试方式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否定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考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正面作用。另外,考试对于激励学生上进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传统的考试模式并没有过时,在没有出现公认的更好的评估方式之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应该轻易地抛弃。

      学习毕竟是学习,把学习和考试游戏化将难以达到教育的全部目的和要求。我们需要呵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以玩电子游戏代替传统考试的方式还是值得商榷。

      据笔者对于美国一些中小学的考察,老师们对于平时学习的测验和考核比较多,平时测验和作业占得比重较大,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影响最终结果的比重不高。这种方式的长处是:避免了好学生一次考试发挥失常的情况,保证学习成绩的相对公平性;因为平时的小测验(包括平时的课堂和课外表现)对于学生的成绩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虽然每一次考核占的影响因子都不大,但是,它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一些孩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将没有好的效果。对于单次考试的依赖性降低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淡化考试的作用。

      总之,对于教育而言,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的年级都可以根据自己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考试方式依然是今天最有效的一种评估方式,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同学。

      ——黄钢,安博教育集团副总裁改革者的创新值得鼓励。在媒体高度开放的今天,任何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创新,都可能引来大量的质疑甚至批评与否定。对此,改革者不用担心、害怕乃至退缩回去,因为在媒体开放的时代,任何一种行为都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批评,那些经得起媒体批评、社会公众质疑与检验的改革,才是人们需要的改革。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