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纳消息2012-12-22:在江西东大门的玉山,有一个离县城百来里的山区乡镇——樟村,她因随处可见几百上千年的参天香樟而得名。她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在冰清玉洁的玉琊溪边,有一所创办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樟村中心小学。就在这样一所山村小学里,已走出了三十多名博士、二十多名教授学者、一百多名硕士、二百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就像香樟树一样,飘溢省内外,成为教育百花园中一朵奇葩。
图:奋进中的玉山樟村中心小学
早在公元1911年,樟村中心小学的前身——敦本学校诞生了,从此开启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先河。历经百年薪火传承、百年筚路蓝缕,在一代又一代樟小教育人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由创办时的2名教师、6名学生,发展成为至今下辖9所完小、一个教学点,拥有在职教职员工179名,教学班77个,在校学生3880人的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近十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连续九年荣获县一、二、三等奖。多次被授予县、市“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
图:玉山樟村中心小学所获奖项及荣誉
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朝着“美丽樟小、幸福樟小、文化樟小”的目标前进,樟小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以文化引领进步,以情商促进提升、以制度形成规范。从三个层面推进学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力求办出特色。
一是学校层面:着力打造以“古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新一届学校班子集体的领导下,结合乡情、民情、校情,为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生态校园”四位一体的学校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设“美丽樟小、幸福樟小、文化樟小”的奋斗目标。根据古樟的特点,提炼出了“坚忍顽强、敦厚本分、虚怀若谷、博大精深”的十六字古樟精神,以“一字一句读好书、一生一世做真人”的校训为学校办学理念,以古樟精神为学校教育师生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推动学校“四位一体”建设,努力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召开班子会、师生大会广泛宣传、形成共识。把提炼的十六字古樟精神用钛金字镶嵌在教学楼醒目处,做了古樟宣传展板悬挂教学楼走廊,组织开展以古樟神韵为主题的师生征文比赛活动,组织编写《古樟神韵》校本课程,谱写《香樟情》校歌,每年五月份为“古樟文化艺术节”、十月份为“古樟文化体育节”。学校近一年投资八万多元完善校园建设和美化、绿化工程,让全体师生都能够置身美丽的校园环境之中,亲身体验打造“四位一体”学校建设的浓厚氛围之中,分享获取进步的喜悦。
二是学生层面:全力开展以“情商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养成教育。“情商”是情绪智力商数的简称,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有人曾经概括出这样一个成就公式:20%的智商 80%的情商=100%的成功。在当今社会中,用人、求职、生意等都非常注重人的道德品格的因素。所以,围绕古樟精神,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自知、自信、自尊”的“三自”教育活动。让学生每天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自信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尊重感情,教育学生要像古樟一样:做人要敦厚本分,不要虚伪奸诈;性格要坚韧顽强,不能软弱畏缩;心胸要虚怀若谷,不要斤斤计较;学识要博大精深,不能停滞不前。结合情商教育,开展校园推广普通话活动,带动师生礼仪进步。坚持校园里说普通话,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学生之间互相谦让,真正做一个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国家的合格人才。现如今,在我们的校园里,随时随地传入耳中的不是地方方言而是普通话。你会在不经意间听到“老师好”、“老师再见”等问候语。不管是学生之间,老师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洋溢着浓厚的普通话氛围。普通话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也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普通话更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交际奠定了基础。
三是教师层面:大力推行以“量化评比”为核心内容的“三制”管理。即实行教育管理人员末位淘汰制;教师业绩排名和资源合理调配制;教师评先评优得分排名制。充分调动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及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积极推进“353”高效课堂改革,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三制“管理让学校处处充满良性竞争的气息,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为规范,工作效能得以提高,人与人之间更加团结。
相信:在新一届学校班子集体的领导下,学校将会驶向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市农村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丽樟小、幸福樟小”的目标将早日实现。(王世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