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育儿>> 素质教育>> 正文
  •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线工程

  • 时间:2013-02-27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新学期新起点。北京市教委公布新规,为中小学生在校学习课时、作业量、考试与竞赛、补课、教辅用书等作出具体限制,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严格执行。“八个严格”,加上明确表示将对落实不力的区县或学校进行追责、公布监督电话等做法,都显示出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与决心,誓要将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见实效。

    近些年来,几乎每逢新学年、新学期开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都会有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通知下达,而且规定越来越从概要性、指导性的原则趋向于细致、具体、量化:比如限定了中小学生的最早到校时间,比如明确中小学校招生只许“面谈”不许考、不能与奥数竞赛成绩挂钩等等。仅就文件规定而言,三令五申,在减负这个话题上,绝非虚夸。

    这样越来越严厉、具体的规定要求,究竟有没有收效?站在学校乃至教育的外围看,难免会感到失望。举目望去,绝大多数背着与幼嫩的年龄、身体不相称的沉重大书包,将大量时间花在课桌前,埋头进行背诵、运算、抄写,对窗外的春光、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却日渐隔膜,一个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教育变得麻木不仁、厌学,乃至将人生打上了无聊的戳印。

    仔细打量,我们还是能发现教育改革带来的新鲜变化。比如,对于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视,正在让一些学校开始走出了惟读书、惟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明智些的父母开始将更多时间花在培养孩子全面素质上,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对社会的了解;中国社会的开放与财富的积累,也开始有条件,让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们,有了更好的人生起点、更丰富的经历、更广阔的视野、更自由的选择。

    减负的种种新规没有如教育部门以及家长们所愿,立竿见影地产生实效,首要原因在我们无法改变的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功利心让我们急于求成,让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基础教育更像是旨在筛选精英、争夺名校或高级就业岗位的淘汰赛。鼓励学生、孩子抢跑,“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甚嚣尘上的教育理念,以违背孩子天性与成长规律的大量重复性训练取胜,也成了普遍现象。学校减负,有时甚至会直接引来社会商业性补习机构的补偿式大发展。

    教育的变革急不得慢不得,最重要的是认准了目标持之以恒地向前走。如此,教育改革措施才会更有说服力,更能获得更多家长支持,缓解社会焦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