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国内热点>> 正文
  • 专家称汶川地震促使雅安地震提前发生

  • 时间:2013-04-2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雅安地震已经进入了第三天,人们对这次地震本身的形成以及和5年前汶川地震关系的讨论仍在继续,毕竟两者震中的距离仅有85公里。记者采访了中科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至于短时间内发生上千次余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是正常现象。同时他认为,雅安地震可能会促发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地方的地震。

      汶川震后发生上万次余震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消息,截至21日22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756次。对于这样频发的余震,孙士鋐认为是正常现象。

      资料显示,汶川地震后的余震次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超过了万次。孙士鋐指出,一般来说,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都会比较多。余震次数多也与这几年中国台网观测力度增加有关。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比以前增强了,以前只能记录2级以上地震,现在1级地震也能监测到,因而人们会感觉余震比较多。事实上,此次的余震大部分是小余震,大余震并不多。从20日发生地震到昨天8点,监测到19次4级以上的地震,这个余震数比较正常。

      是否为汶川余震出现争议

      昨天,报道称有来自美国、日本的地震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就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和此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给出的“不是汶川地震余震”的答案不同。而雅安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余震的结论,似乎决定了两者到底“亲密”到了什么程度。

      事实上,“余震”的定义本就在国际上看法不一。按照孙士鋐的说法,人们判断余震的依据大多是经验。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余震是建立在地震系列基础上,有一组地震,在时间、空间上有一定相关性,最大的是主震,之前的地震为前震,之后的地震为余震。如何判定两个地震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空间相对集中,时间上相对靠近,可以叫作余震。而一次大地震后,出现了集中的余震,之后又平静下来,如果再发生的地震仍然称为“余震”就有些牵强。另外,汶川地震余震范围有300多公里,这次地震与这个余震区有一定距离,两地中间段是没有地震的,因此判断不作为余震比较合理,只能说两者有一定相关性,受力条件、孕育过程相似。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地震与地球动力学学科组组长郑勇同样认为,余震本身就很难定义。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余震要比主震震级小2级,而且这两次地震相差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很难说此次地震是一次余震。

      汶川地震相当于推它一把

      不是余震关系,两者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郑勇的答案是,汶川地震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让这次早晚会发生的地震提前了出现的时间。

      郑勇打比方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概率可能是50%,有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加到了60%至7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也要发生地震,汶川地震相当于是推了它一把。

      郑勇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地段的板块应力在不断提升,和水库是一样的道理,修好水库后就要不断蓄水,蓄水多了,水就会往下泄,如果把坝修高,应力就会积累,终究有一天会垮坝,会溢出。如果以前的坝基还能把水挡得住,但如果这时候来了“汶川地震”,相当于把水位抬高了,地震也就更容易发生一些,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属于促发作用。

      震级容易测但啥时震难测

      汶川地震对雅安地震的促发作用是否可以提前预测?对此,郑勇解释说,目前可以通过地表观测大致了解这个断层上已经积累了多少应变力,比如弯一根筷子,在没断之前可以一直弯下去,但到了一定强度,一下就断了。雅安地震也是一样,知道已经积累了很多应变力,但是什么时候发生,发生时会有多大,这与地壳的强度,岩石的性质有关系,因而很难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地震很难预测的原因。

      郑勇指出,地震预测包括三要素,时间、地点和大小,有时候可以通过断层的形态和应变积累,甚至可以判断未来地震的震级大概有多大,但什么时候发生就很难说。地震预测是高度复杂的事情。

      雅安地震或促发周边地震

      既然汶川地震促发了雅安地震,雅安地震之后是否会促发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地方的地震呢?郑勇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但必须要进行定量计算,才能进行定性。目前,该所正在进行这样的定量计算,预计今天会有一个结果。之后通报给中科院、中国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以供参考。对那些已经锁定积累了很大应变力的断层,但还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有民众认为“汶川地震了,四川都不会大地震了”的说法,郑勇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指出,有专家提到,地震跨周期是5千年或者1万年,是指在发生地震的破裂面上再发生同样大地震,需要积累几千年或者上万年。虽然这次地震在同一个断层,但汶川地震时,雅安的断层并没有破裂,就比如筷子的一边劈开了,另一边还是可以劈开的。

      云南地震和此震关系不大

      郑勇介绍说,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就像两块面团挤压也会隆起,变得很高,向外走。在青藏高原向东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四川盆地这块很硬的东西,就被挡住了,于是青藏高原在四川盆地边缘堆积起来了,形成了龙门山这样一个断裂带。

      而在四川,地震带并不只有龙门山一条,但它却是最“强悍”的。一般来说,断层越长,地震就会越大,比如四川攀枝花也发生过地震,但由于其所处断层比较小,地震也不会特别大。而龙门山断层长度达到了近500公里。

      据郑勇介绍,除四川外,我国昆仑山地震带断层也比较长,2001年发生过8.1级地震,但是那个地方基本没有人,因此没有人员伤亡。今年2月,我国云南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因为那里也有很多地震带,是构造活跃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地震,也会有几次5级至6级的中强级地震。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地方地震频发,能量在不断释放,没有发生特大地震。

      郑勇介绍说,云南的地震带摩擦系数很小,容易发生地震,“卡”得力量不够大,有应力积累就断了。而龙门山地震带是属于逆冲型地震,平时“卡”得很紧,一旦爆发,爆发力就会极强。就像人拉弹弓一样,刚一拉开就放出,劲就不会特别大,如果拉开很长时间再发,力量就比较大。

      郑勇指出,由于不处于同一地震带,今年2月的云南频发地震和此次地震关系不大。

      晨报记者 韩娜

      ■看法

      黄金72小时可延长

      新华社电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教授21日表示,现在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呼吁现场救援人员加强搜救排查。

      “现在四川地震灾区处于15到25摄氏度,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同样天气不冷不热,救援人员手脚灵活,便于实施救援。”聂高众说,“提请现场搜救队人员抓紧时间排查搜救。”

      ■声音

      专业化救助更重要

      据新华社电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级地震后,公安消防、部队、武警、医疗卫生等一支支救援力量纷纷向灾区挺进,也不乏一些没有联系上亲人的群众、志愿者赶往灾区。对此,救援专家指出,要树立专业救援的意识,为专业队伍留出宝贵资源,才能确保在黄金72小时内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亲历过汶川地震实战救援的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何宁指出,专业的救援体现在队伍组建、救援装备、救援训练、力量调派、实战经验等方面的专业化。何宁认为,黄金72小时之内,重在生命救助为主,后期才是防疫、恢复重建。汶川地震后,百姓自发组织志愿和社会团体也好,急于赶赴灾区想参与救助,想法很好,但得看当地专业救援力量是否够、交通力量是否允许,否则反而会影响救援。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