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华据铁路苏州站消息,从今年9月1日起开展以“诚实守信、持票乘车”为主题的整治无票乘车专项行动以来,至10月20日,铁路苏州站共发现违规乘车行为超过3万人次(平均每天超过600人次),其中闸机尾随进站3800多人次,强行进站近2500人次,持非当次车票进站近1.4万人次,出站口无票出站近1.1万人次。 买票乘车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逃票一族”?高铁带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享受了便利却不愿意付出本就不高的购票成本?究其原因,是因为“逃票一族”对逃票所带来的那种虚幻的刺激和个人“利益”成瘾,有了第一次,就想有第二次、第三次……这危害就像染了毒瘾,让“逃票一族”难以自拔。 逃票带来的是什么?对铁路部门而言,旅客逃票,他们的损失将直接体现在客运收入上,公众希望铁路部门能走向市场、不断提升大家的出行体验,但随着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逃票所带来的损失将逐渐成为铁路不能承受之重。对“逃票一族”来说,看似得到了金钱上的利益,殊不知,他们因逃票而失去的诚信远不是所“节约”的那几块钱所能比拟的。对我们社会这个大环境来说,逃票行为对契约精神的破坏,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更是我们所不应容、不能容的。 既然逃票行为给个人、铁路、社会带来的都是损失,那这个“毒瘤”该如何来破? “逃票一族”当自重,这是根本。铁路部门之前的人性化执法是补票多,加罚少,这让不少逃票者觉得,万一被发现,最多也就是补票,没什么经济损失;而一旦逃票成功,自己就是省钱了。但逃票者应该明白,铁路部门的人性化执法也是有限度的,以“诚实守信、持票乘车”为主题的整治无票乘车专项行动并不是摆摆样子的。逃票的“毒瘾”不戒,等着的将是补票后再加罚50%,另外还将作为不良信用记录被反映给地方征信管理机构。逃票者要好好掂量掂量,如果因为一次逃票而影响到自己的信用记录,进而影响到车贷房贷,这个损失可远远不止一张车票的价钱。只有逃票者能真正懂得自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无票乘车这一顽疾。铁路部门当严查,这是保障。高铁为了带给大家更多的便利,大量使用闸机验票,这一举措却被“逃票一族”用来逃票,尾随进站者有之,强行进入者也有之。当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和秩序无法完全依赖公众的自觉时,以一定的制度来推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需要铁路部门进行严查,要人性化和严执法并举。虽然逃票的理由有很多,但“对逃票者加罚50%”的政策”不能松,要在“逃票一族”心中形成一种“逃票就要被罚”的威慑力,这样才能达到整治的效果舆论氛围当积极,这是促进。社会舆论应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持票乘车”,要让“逃票一族”明白: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学会诚信处事比“节约”车票钱更重要。逃票行为和“小偷”无异,他们“偷”走了铁路部门的运输服务,一旦“上瘾”,这种没有诚信和契约精神的行为将带来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我们抵制这种失信的行为,我们经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影响逃票者的行为,从而促进他们养成持票乘车的习惯。逃票危害如染毒瘾。整治无票乘车,并不是让那些逃票者断了“财路”,而是通过一种具有惩戒措施的制度来破这无票乘车的“毒瘤”,来引导“逃票一族”回归诚信者的大家庭。这实为逃票者的福音,因为诚信是无价的。通联:张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