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曝光台>> 正文
  • 探秘职业医闹:日结一人100元 成功再分两成

  • 时间:2013-11-21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活跃于省内各大医院,无时无刻不寻找着“商机”……他们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从谋划策略到人员的选择,再到收费标准的制定,甚至还请了专业法律人士支招规避“进局子的风险”。他们坦承,是医患互不信任给了他们机会。

    当下,由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今年10月,短短10天时间就发生6起暴力袭医事件,为此,公安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每20张病床配1名保安”。随着医疗纠纷事件的高发,“职业医闹”这个伴生“怪胎”也受到社会关注,他们每天活跃于各大医院,无时无刻不寻找着“商机”……他们有着完整的产业链,甚至还请了专业法律人士支招规避“风险”。

    近日,东方今报记者走近这个群体,探秘这个奇特产业链背后的生存土壤。

    记者暗访

    有专业的“操作团队”

    “要专家号吗?这个儿科大夫很出名,这半个月的号都挂满了,你自己是挂不上的。”11月15日上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门诊,记者正感叹挂号难时,一个瘦高个男子装作漫不经心地说。

    这个瘦高个男子,就是大家熟知的“票贩子”,借着询问专家号的事情,记者与他聊了起来。

    “除了挂专家号,医院的其他事能帮忙摆平吗?”

    “是不是医疗纠纷,要医院多赔点钱?”男子很爽快,“只要证据确凿,我们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帮你伸张正义。”

    男子说,他在这个行当干了五六年,有专业的“操作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有负责静坐的、有负责哭闹的、也有负责堵门的,关键时刻,拉扯时还有人负责群殴不会吃亏的。

    ◎请法律人士规避“风险”

    “费用怎么算?”记者问。男子回答说,有两种付费方式,分别是日结与赔偿金额分成,“按人头算,找来多少人,到时候一人每天100元,中午还要管饭。闹成功后,还要根据赔偿金额分两到三成”。

    男子说,家属也可以选择高一点的日结:一人300元~500元不等,“这样的话最后可以少分成或不分成”。

    最后男子强调,不管哪种方式,日结的钱都需要当天结清,他们不承担欠债的风险。

    男子说,他们在帮患者家属“伸张正义”的时候,自己也是要承担风险的,有时也会遇到群殴受伤或者进派出所。

    “受伤的费用需要另付,进派出所了也需要患者家属想办法保出来。”男子说,这只是提前打预防针,他们一般业务熟练,很少出现意外。同时,为了规避“进局子的风险”,他们团队还请有专门的法律人士负责把关。

    透露“院长办公室最低调”

    看记者问得有点儿多,男子不耐烦了:“病历拿了吗?化验单拿了吗?”

    男子说,他们有一套完整程序,除了提供闹的方式,前期还要查清楚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矛盾点在哪,只要能拿到医院医生的把柄,后面事情就好解决。

    “现在是法治社会,也不能胡搅蛮缠不是?”男子说,现在风声有点紧,公安部门查医闹查得也比较紧。他们在接案子时,也要心里有底儿才敢接。

    “给你透露一点,去医院哪儿闹最管用你知道吗?”男子说,不能瞎闹,要一招制敌。

    除了在医院门口打闹造声势,还要摸到院长办公室,“院长在哪办公我现在也摸到规律了,一般都是门上最低调、不挂牌子的”。

    看记者迟迟拿不出材料,男子扔下一句“没诚意就别耽搁我时间”就走了。

    医闹者说

    医患双方不信任给了我们机会

    记者又辗转联系到了杨明,一个已经“金盆洗手”的“职业医闹人”,他远离这个行当有半年多了。

    杨明说,进入这一行纯粹是意外,当时他在安徽老家打工时,胳膊骨折,去县城医院手术后胳膊一直活动不便。最后去大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因为骨折的地方医生没接到位。他一直很郁闷,但想到已经出院很久了,就没再回去找医院理论。来郑州打工后,与他常一起干活的农民工张某,一次受伤治疗时因不满意医院开了很多昂贵的药,再加上治疗中的一些小失误,张某就带着一帮工友去医院大闹一场,最后获得了3万元的赔偿。

    两下一对比,杨明顿觉“亏了”,但他也从中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从那儿以后,他经常去一些大医院转悠,在太平间附近、手术科室附近,都是他寻找“商机”的地点。发现有患者与医院吵闹的,他会悄悄尾随患者家属,以自己也吃过医院亏的话头搭讪,拉近距离后再商量帮他们找医院闹,多要赔偿。

    “人手嘛,我那些工友,只要给钱,一个电话能叫来几十个。”杨明说,他在这个行当干了3年左右,常用的办法无非是家属哭闹、放鞭炮、摆花圈、点香烛、拉横幅、堵大门等,也挣了一些钱。

    “刚开始时可自豪,觉得自己是在替患者寻求正义,但时间长了,终究觉得不是正经行当”。杨明说,大儿子已经上初中了,每次回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说在工地打工。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发生了好几起伤医事件,这对杨明的触动挺大:“医生也是人,他们也不容易。”几经考虑,杨明洗手不干了。

    “说白了,还是医患双方不信任给了我们机会。”杨明说,他希望以他的经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个群体,发生纠纷后,患者家属和医院都能多一些理智,别让事态更加恶化。

    评论

    只有索赔渠道畅通“医闹”才能自行消亡

    “医闹”这种畸形存在,其实是把“双刃剑”:在刺伤医院、医生的同时,也在隐形损害着患者的利益。

    对医院来说,“医闹”让医院形象受损、医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正常医疗工作受到影响;对患者来说,医院出于对“医闹”的畏惧,对疑难病症患者就会推诿拒医,或多做无关检查防漏诊;而“医闹”行为也必然扭曲患者心态,从“有理取闹”走向“无理取闹”,甚至触犯法律准绳。

    明明是“饮鸩止渴”,患者为何还要选择“医闹”?究其原因,真正的“病灶”还是医患之间的“零信任”:患者不相信医院、不相信仲裁机构、不相信法律。

    目前我国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大致有三类:医疗事故鉴定、诉讼、行政调解,但都弊端重重。医疗事故鉴定由各级医学会负责,但专家和医院之间关联层层,民间戏称“老子鉴定儿子”,何来公允?再说诉讼,程序复杂、时间拖沓、成本太高,很多人从“黑发”等到“白发”,往往还讨不到一纸说法。再说行政调解,“主持人”大多是卫生行政部门,而非独立的“第三方”,如何取信于患者?

    如此一来,“医闹”就成了患者“没有选择之后的选择”。

    那么,别的国家都是如何解决医疗纠纷的呢?在美国,医生基本都有意外事故保险,出了问题,由保险公司跟患者协调赔偿,没医生什么事;美国的医疗费用基本由保险公司支付,因此保险公司会对医疗过程全监督;美国的每个医院还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及时调查医疗事故行为,预防随之而来的法律诉讼。因此,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美国的患者永远会在第一时间“找律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一旦正规的索赔渠道快捷、有效、畅通起来的话,“医闹”必能自行消亡。
    来源:大河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