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羊年新年还有两天,跟“铁路”“火车票”有关的新闻依旧不断,侧重点从“预售六十天”转移到“退票收费费率”,又从“黄牛利用软件大肆牟利”转移到“一个人的返程列车”,再从“难喝到的免费矿泉水”转移到“开车前出现大量余票”,热闹非凡。
春运,作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本该是立体交通显现作用的时候,为什么春运中最受关注的永远是铁路呢?为什么被吐槽最多、被批评最多的一直是铁路呢?笔者以为,所谓的“正面报道”或“负面报道”无非源于千千万万民众对铁路、对火车朴素的、纠结的爱。
那么问题来了,铁路哪些特征让民众在爱中纠结,在纠结中依然热爱呢?
笔者以为,首先是价格。在高速铁路全面普及的今天,火车仍然是中长距离出行中最具性价比的交通工具,且火车票在定价过程中就考虑到国民收入等综合问题,这使得火车票一旦定价,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而工资收入的增加反映到买票过程中就是:“五年前300块的高铁二等座票觉得心疼,今年还是这个价,好像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国是以勤俭节约为传统美德的,在春运选择出行方式中,在外辛苦一年的游子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一定是火车,所以这就产生了对铁路对火车朴素的热爱。
选择了火车,发现买票好麻烦,于是就有了意见、有了怨气,这就是铁路让民众纠结的原因:票难买。不论12306怎样优化,也不管预售期如何延长,因网速网络信号、手机电脑设备、购票时间节点等等原因,总有人抢不到票,而又有一小撮人利用其中的空子,打着“高科技”的口号做起了网络黄牛,惹得民怨颇大。且每年春运的重点出行方向均是劳动力输出的几个大省和地区,造成了部分线路列车勉强坐满,部分线路持续一票难求。许多乘客因为抢不到火车票而被迫选择了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了交通开支,也就生出了纠结,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最后,是情结。从呜呜喷气的蒸汽机车,到散发着浓烈柴油味的内燃机车,再到现在的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列车,火车承载的是与家乡的牵挂,对于乘火车出行的游子来说,车头连着异乡,车尾连着故乡。长长的月台,长长的列车,虽然“离别的车站”这样的场景现在已极少见,但人们印象中,绿皮车窗口“执手相看泪眼”“亲人再三叮嘱、互道珍重”的情景实在是太深入人心,火车对于普通乘客来说,是难以割舍的情结,而这样的情结在春运过程中并不如记忆中那么动人、那么真切时,心生纠结、发发牢骚也是理所应当的。
2015春运节前已近尾声,在吐槽声中、在批评声中,亿万人陆续踏上了回程的列车,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带着一年的收获。铁路部门也在民众的吐槽声中慢慢改进,在批评声中逐步剔除短板,因为这样朴素纠结的爱,铁路部门是清楚它的分量的。他们不用大声辩解,而是在沉默中发力,逐步完善各项服务,让民众对铁路、对火车朴素的爱得以继续,纠结的爱慢慢消去。这样,是“人民铁路为人民,人民铁路人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