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读书频道进行连载,禁止其它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出版社联系】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陈苑)敬一丹新书《我遇到你》于5月11日首发。今年4月,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对敬一丹来说,她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都是她人生的一笔财富。连考三年28岁上研究生,从研究生到教师,从教师到央视主持人,38岁创办《一丹话题》,40岁到《焦点访谈》。敬一丹在央视30年的经历,见证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
精彩书摘:
敬一丹谈水均益:小水变成了老水 生活像重启了一样
看到小水的白发,我心里一动。“小水已是老水,大姐依然年轻。”他在送我的《益往直前》扉页上这样写着。小水啊,时间都去哪儿了?
《东方时空》刚开办不久,有一资深报人评价:“那几个主持人虽然都不漂亮,但都说人话。”夸我们的话,欣然认领了,可还有小小反驳:谁说都不漂亮?至少我们小水是漂亮的!
帅而年轻的小水真是上镜,他一出现,就赢得了好多观众。那时,我到高校讲课,女生们总会要求:“敬老师,说说你的几个同事呗!”她们多半是希望我说说小水,偶尔也会有女生站起来说:“我想知道的是白岩松!”呵呵,老天还是公平的,幸好小白小崔比小水高,要不,还给不给别人留点空间了!
但其实,真正让小水赢得观众的,是他的节目。
小水在央视的出现,使得以往的国际电视报道离国人更近了。90 年代,中国观众看世界的渠道有限,电视上很多是别家的报道,鲜有自家的视角。在电视新闻改革的大背景下,小水来了,真是如鱼得水。他在新华社的经验,他当驻外记者的积累,他多年形成的国际视野,他的形象和语言优势,在屏幕上形成了一个以前没有过的主持人形象。他的中国气质和国际范儿,得到观众认同。对观众来说,再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就显得近了。在伊拉克的战火中,小水在,台标在,中央电视台的符号在,这就有了自家的观察角度。小水在国际报道中突破了多少禁区,开拓了多少空间,说不清。有很多年轻人,是看到水均益在伊拉克的报道,才有了当一个中国战地记者的理想的。
曾经有一个段子流传很广:
“白岩松敬一丹一出来,出事了;水均益一出来,出国际大事了;小崔一出来,世界其实没什么事儿。”
水均益确实是标志性的形象,每当有国际大事发生,小水就会发声,人们也会有期待:看看水均益怎么说。
“9·11”发生后,我盯着电视好久好久,终于忍不住打电话给小水:
“你还不说话呀?!”
“唉,大姐呀,我,我把四面墙都踢过了!”
小水在电话那边腔调都变了,想关注而不能关注,困兽,也就这状态吧!那一晚,小水他们自发集合在台里,严阵以待,跃跃欲试,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在现场直播。最后,无奈地、悻悻然,离开了台里。对于一个传媒人,这是难忘的也是难受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