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县凰岗镇境内,有一座破败不堪的老桥,是当地村民的必经之路。就修桥一事,记者联系到建造该桥的县水利局,该局建设管理股股长竟回应称,公车改革后没车,不方便下乡看危桥。
面对一座随时可能会坍塌的危桥,个别人员竟然毫不紧张,没有公车,连现场都懒得去。这种漠视民生的做派,令人吃惊。无公车不下乡并非个别现象,早在2014年公车改革启动之初,舆论就已提出此类的担心和忧虑,一些人确实也露出“没公车不愿下乡”和“尽量少下乡”的苗头。
公务出行社会化,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实际上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干部下乡的需要。可也要看到,还有少数人员至今仍未能转过弯,或者说有意为之。这背后就有享受车补不下乡的精明算计。道理其实很简单,当车补成为“固定收入”的一部分时,下乡越多,花费越多;减少下乡或乘公车下乡,省下来的就是自己的利益。这一做法,有悖公车改革和车补发放的本义。下基层解民忧,是为政者的职责所系。公车改革旨在提升干部下乡办事的质量和效率,绝不能成为搪塞下乡入村的借口。
——河南·张玉胜/文 闵汝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