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了解宇宙,更不了解自己。人类的聪明是有限的,千万别高估了自己。我的作品因此在表达一些矇胧混沌的事物与空间,它说不清,道不尽,在我的心中,却是存在的。——桑火尧
桑火尧先生
画如其人
文人气质,温文尔雅
或许和他所追求的
空灵自然作品有关
心 明 轻 清 , 和 谐 内 美
清 远 深 邃 , 境 象 世 界
从小练书法
后切换到绘画
读他的画
便晓得他画中的笔墨韵味
均得力于
深厚的书法功力
他曾说
书法对他来说有很多可取的东西
因此他将书法这根线
单独提取出来
从而使书法跟绘画之间的关系打破
以寻求探索性的可能
在画里
仿佛能看到多种可能
看山、看水、看空间
又或者窥探他的内心波动
......
他的“桑氏方块”
源于易经文字的方块构图
以及宋代米芾的米家山水启发
用方块
来切换一个新的艺术空间
同时将文人画对于形式的淡化
意境、气韵、精神的强调
和抽象艺术、极简艺术的西方语境
进行一种
精神和形式上的一种切换
从而找到自己的表达语言
这种方式本身
就极具个性,有开拓性
画面中
轻重徐疾、转折顿挫的笔墨
所构成的方块
积墨成像
如高山流水,林间松涛
.......
似 是 而 非 , 似 有 非 有
无 限 遐 想 , 无 限 可 能
他的画
并不是传统的中国画
而是打破东西方语境
创造一种互通的可能性语言
作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探索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吸收
中国艺术既有模式和存在高度
来创造新的可能性
桑火尧,1963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境象艺术的创导者。作品被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苏州美术馆等收藏,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收藏并永久阵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桑火尧的作品,是一种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有时代性、现代性。他的画有思想,空灵,空旷,空间感大,有张力。他的画有一种维度空间,有时空感,对艺术空间上的扩大,让人有很多想象力。他的每幅画都不一样,看得出精心构思过,就这样画下去好的。有的人老是画一种形式,一个题材,不去开拓,老画一幅画有什么意思。他每幅画都有想法,都不一样的,这样做对的。每时每刻的感觉不一样,就应该让每一幅画有不一样的感觉。
——吴冠中
神圣之光水墨、绢本122x122cm2016
桑火尧先生这个展览我感觉到清静之美,很独特的一种感觉;我此时想到一句话:“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应该反映在他自为的层面上”,那么,在桑先生的展览中,我就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的中国画是追求现代、装置与抽象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传达一种哲学内涵。
——田黎明
东坡居士云游记8号水墨、绢本122x122cm2016
作 品 欣 赏
混沌400x400cm纸本水墨2016
启示录122x122cm绢本水墨2016
信仰122x122cm绢本水墨2016
桃花源记1号水墨、绢本60x163cm2016
桃花源记2号水墨、绢本60x163cm2016
无风的日子122x122cm绢本水墨2016
晨眺122x122cm绢本水墨2016
鸿濛190x122cm绢本水墨2016
问天190x122cm绢本水墨2016
桃花源系列之一122x236cm绢本水墨2016
行走在敦煌广袤之灵地190x122cmx2绢本水墨2016
东方欲晓190x122cmx2绢本水墨2016
心灵之光122x122cm纸本水墨2015
东坡居士云游记2-3 号水墨、绢本122x122cmx22015
快乐谷1-3号水墨、纸本160x60cmx32015
心不语122x122cm绢本水墨2015
苍生122x122cm绢本水墨2014
眼前烟云90x45cm纸本水墨2010
苍山云松172x90cmx2绢本水墨2009
隐逸者说68x45cm纸本水墨2009
昼与夜之1号73x80cm绢本水墨2008
恍惚之间68x45cm纸本水墨2007
找寻云林不知处之一68x45cm纸本水墨2004
找寻云林不知处之三68x45cm纸本水墨2004
山非山系列之四68x68cm纸本水墨1999
山非山系列之三68x68cm纸本水墨1999
混沌——桑火尧境象主义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展览时间
2017.5.12--5.22
开幕时间
2017年5月12日下午3:00
展览地址
中国美术馆4号厅
混沌——桑火尧境象主义作品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时间2017.5.14下午1:00
地点中国美术馆
学术主持夏可君
批评家
(按年龄大小排序)
刘骁纯、皮道坚、张晓凌、徐累、冯博一、王端廷、黄笃、张子康、尚辉、牛宏宝、陈剑澜、彭锋、王春辰、吴洪亮、杭春晓、朱小钧、王萌
每一次的新艺术都开始于艺术家们勇敢地进入新的混沌。从印象派开始的模糊视觉与海景,到超现实主义的无意识欲望的机器组合,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深度情感的眩晕,到波普艺术的拜物教复制,甚至观念艺术也与混沌的迷惑或诱惑相关,比如杜尚的《大玻璃》。因此,艺术的秘密在于混沌深渊中的抽取力,而无关乎所谓的当代与否。而中国艺术也只有挖掘出新的混沌并在眩晕中形成新的视觉语言,才可能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一个了不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能让自己的作品体现此艺术创造的意志!我们将在桑火尧的水墨与绢本作品上看到他深入混沌的勇气与创新力,如同本次展览的主题所点明的。
桑火尧把自己深入混沌之中而抽取的形式语言,命名为"境象主义",其中有着复杂而多层次的转化,内在的褶皱既丰富又明粹,既隽永诗意又充满迷茫的诱惑!他重新激活了这个传统的诗学概念,使之面对现当代艺术的困境,试图在古典的抽象性(图案化装饰)与具象(或表现宗教神学的象征空间)之间,在西方现代的抽象几何形式(从窗子到格子再到框架)与中国意象的相似性程式化(从图像到笔墨再到文学性)之间,在观念艺术(西方当代过于走向技术与虚拟化)与诗意感发(中国传统又过于文学意义化)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语言。
"境象主义"形成了富有张力的重组:一方面,它保留了西方的抽象性,即"桑氏方块"的棱形绢块有着纯正的抽象形式,但在叠加中形成了境象山水的暗示与多义的含混,并不只是走向抽象晶体,而是如同罗斯科形成纯色域画之前的过渡阶段的晃动"汤状",那正是另一种可能的浑化,在反复叠加后好似生物菌种的孵化与量子态;另一方面,它又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诗性意境,浑然苍茫或平淡萧瑟的意境不再是传统的文学书写,而仅仅是一种朦胧的灵晕氛围。而此境界生发的"象"其中隐含西方现代性所缺乏的时间维度,是一种由人类之前的自然所生发,又携带历史诗意的时间感,尤其通过绢面或宣纸反复晕染,在画的边缘自然形成呼吸迷人的"桑氏晕边",其虚薄的玉质触感无比诱人。
桑火尧的艺术形式语言化解了多方面的矛盾,在抽象的形式限制与意象的意义繁杂之间,以其对水墨性的水墨材质的敏感与开拓,对诗意灵氛精神的巧妙回照,让我们看到了虚薄艺术进入世界艺术史的可能!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当下我们生存处境的紧张感受,解放我们的生命力并化解我们的内在焦虑。
——夏可君
《水墨记》主编 侯昌恒 执行主编 刘珊珊
点击文字观看精彩回顾
湖畔花迎|姚媛:袅袅还朝花树古,孤香微笑峰分簇
简单的美感 | 刘怡青:多彩的美好
画自在 | 朱振庚:坐守灯下一支笔,不闻窗外九嚣尘
从容澄明 | 林容生:思如泉涌,幽如清旷
菩萨蛮|姚震西:花露此同宵, 海棠犹记忆
水墨记网络传媒 · 展览 · 出版
咨询电话:18658873933
收件邮箱:840770386@qq.com
战略合作:《诗书画》《东方艺术·国画》《画友周刊》《西湖画丛》《中国艺术家年鉴》
制作支持:富春汉罡(扫描、出版制作、印刷)
微信号:yjq05812360 公众号:fuchunhangang
本微杂志内容,凡转载需注明【水墨记】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