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 吉林蛟河:告不倒的“亿元资产私吞”谜局

  • 时间:2011-11-02 新闻来源: 中国网
  • 吉林蛟河水泥厂职工十余年举报从“未果”到“无门” 

    吉林市下属的蛟河市天岗镇,凭借石灰石矿的资源优势,获得国家投资6000多万,建成当地小有名气的国企——蛟河水泥厂。在市场考验和体制挑战面前,水泥厂也毫无例外地经历着很多国企的命运——破产或改制。所不同的是,蛟河水泥厂法人代表张忠谦第一次搞出来个“假破产”,危害了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利益,曾被大庆石油管理局举报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而未得逞;第二次,“假破产”成功,亿元资产被曾任水泥厂厂长、蛟河市副市长张忠谦个人私吞,千名职工近十三年上访举报,成为影响当地稳定的一大隐患。蛟河水泥厂到底怎么了?亿元资产被私吞为何十余年难查?张忠谦缘何成为“不倒翁”?谁能让上访职工成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近日,记者走进蛟河解读“告不倒”谜局。

    谁在为假破产、假转制撑腰?

    1998年2月28日,对于吉林市蛟河水泥厂职工来说,是一个难以割舍的阴霾之日。因为从这天开始,他们赖以生存、生活、发展的水泥厂被蛟河市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当然,在经历破产转制乱象、历经上访维权纷争后的今天,职工们才知道十三年前的破产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假破产,真逃债,高层重视方原形毕露。对于98年水泥厂的破产,陷入复杂纠结的不仅仅是厂职工,还有黑龙江大庆石油管理局。蛟河水泥很长时间主要是给大庆石油管理局供货,并向大庆借2000多万进行企业改造。为了逃债,蛟河水泥厂选择“破产”。大庆石油果敢选择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直接上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李鹏委员长揭露“假破产”实质。同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致信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就蛟河水泥厂搞假破产、逃避债务、非法转让破产企业财产等进行重新审理,并将结果函告。迫于全国人大高层重视,蛟河水泥厂的假“破产”很快原形毕露并夭折。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法院宣告破产的蛟河水泥厂,本应由清算组在法院的主持下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分配,而蹊跷的是就在破产同日,蛟河市计划经济委员会无视破产程序已经开始,却以甲方身份与吉林省吉林市中庆物资经销有限公司签订有偿转让合同,将破产企业蛟河水泥厂现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土地及矿产资源使用权等作价3090.8万元,有偿转让给中庆公司。虽然在合同中规定中庆公司承担水泥厂所欠职工工资、生活费、职工集资本息、职工安置费及农行贷款等合计为3090.8万元,但实际则是中庆公司不需拿一分钱即取得破产企业,使几千万元的国有资产白白流失,破产企业无产可破。大量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受偿,国有资产无法追回,仅大庆石油管理局所属建材公司就将有3100万元债权落空。借破产为名,行躲债之实,昭然若揭。

     ——假转制,真私吞,偷梁换柱致资产尽失。接下来的采访,“张忠谦”这个名字可谓是水泥厂职工“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张忠谦,是水泥厂的“老人”,从车间主任做到厂长(1990年—1993年),1993年调任蛟河市工业局副局长,1993年到1997年任蛟河市副市长。传奇的经历,曾被厂里职工认为是“能人”。职工们告诉记者,水泥厂假破产,就是这个张副市长的精心策划。同时记者得知,因为不便公开的特殊原因,张忠谦的仕途被终结。于是,2001年职工们把这个拥有丰源公司名头的“能人”请到厂里来主持改制。有了第一次假破产美梦破灭的教训,张忠谦改变打法,改名“有偿接收水泥厂”。2001年8月22日,丰源公司与职工代表签订《企业有偿接收合同书》时,张以50万元、1421名职工破产后应领取的补偿金近1200万元入股,市政府批准接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们以“股东”身份,开始崭新的财富梦想。然而,不到两年,这个梦想就再次破灭。2003年4月,丰源公司因不履行合同条款,职工举报上告时才发现,企业改制成立新公司时,张忠谦居然凭着模仿职工代表笔体签字的假合同书,以他个人和另外两名自然人身份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公司,将实际入股的千名职工抛开,职工1200余万元股金全部归属张的名下。

    水泥厂老职工姜衡哲、李乃奇等人说,“张忠谦胆子太大了,心也太狠了,巧取豪夺把我们的血汗钱据为己有。现在看来,我们请他回来真是引狼入室……”

    原来和张忠谦一起入股的宋顺斗对记者说,我对蛟河水泥厂问题很了解。当初,是职工股占6000多万,1998年3月份,宋顺斗拿出100万,张忠谦拿出60万,原蛟河农行行长赵忠贵拿出50万,孟庆发拿出50万,合计约300万,作为流动资金,还有赵忠,是技术入股。

    “跟职工股6000多万比起来,其实我们都不算入股。我们这区区300万只是流动资金。”宋顺斗客观地说。“因为我不懂水泥生产,他们让我当董事长,我没同意,推举张忠谦来干。后来我看张忠谦走的不是正道,有风险,我就退股了,在2000年以后,我陆续抽回了自己的资金。想起来很后悔啊,我们让张忠谦当董事长,真是害了全体职工啊,我们后悔莫及,职工们可怜啊!”宋顺斗回忆起早些年那些情况,痛悔之情还溢于言表。

    宋顺斗说,张忠谦一上来就没打算归还职工的入股钱,他私下跟合伙人说过,要做手脚把这笔钱侵吞,把企业变成个人名下的。而且偷税漏税胆子很大。他在会上公开就说:“企业不偷漏税,能生存下去吗?”

    为了打通关系,张忠谦没少给当时的市领导送礼。知情人说,张一次就给时任蛟河市委书记的赵某送了6万元。他当过副市长,人头熟啊,关系多,他说该怎么办我们就得怎么办,其他股东一点权都没有,都是张一人说了算。所以大家伙背后叫他“张霸天”。他白道黑道都有人。

    知情人说, 张还与大庆供货合作单位的杨经理合谋贪污数百万。他们发给大庆的水泥,本来是合格品,张却说人家说是不合格,是废品,人家不给钱。其实是他跟大庆那边的杨经理合伙把这几百万私分了。结果这个钱就根本没入企业的账。“这个事,孙宪春最清楚。”

    蛟河市一位知情的政协委员说:“其实,假破产、假转制,手法并不高明,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侵吞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但都能得到省市批准甚至得逞,张忠谦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很显然是有后台撑腰,归根结蒂就是利益链的作用。”后来,宋顺斗看他这样下去很危险,毅然决然地退出了股份。

    水泥厂和吉林农行的糊涂账

    采访过程中,水泥厂职工多次向记者控诉张忠谦的同伙——原农业银行蛟河市行长、现任丰源公司副经理赵忠贵。因为与农行至少有3000万的糊涂账,让职工看不懂、道不明。

    据了解,张忠谦在任副市长期间,找到时任蛟河市农行行长赵忠贵,将近3千万元的设备抵押给农行贷款。随后,记者联系上赵忠贵了解情况。赵告诉记者:“丰源水泥厂是在1996年办的贷款,那时还是国企。后来因还不上贷款,就将厂房设备抵押给农行。”然而,看似没有任何破绽的经济行为,但赵忠贵不顾国家行政干部不准经商政策,被张忠谦隐姓埋名任命为公司副经理,拿着不菲的工资和股金而显得神秘。

     记者与农行吉林市支行资产管理处齐长海处长联系上,齐处长介绍了农行与丰源之间的借贷情况。当时农业银行给丰源水泥贷了2笔款,一笔是2400万,主要投入回转窑建设;一笔是480万,作为流动资金。其中流动资金的480万,还了260万,剩下220万没有还上,是拿设备做了抵押;2400万始终没有还上,但利息付了六七百万。齐处长强调,银行方面没有损失。“因为丰源虽然还不上贷款,但是拿厂房设备抵押给我们了。如果这些能拍卖2500万,我们还赚了”。

      但据记者调查,目前丰源水泥的厂房设备被一家评估公司评估价值仅为1700万,后来又降到1500万,但还无人过问,继续下调的趋势已定,离农行的理想数目相差不仅是800万元。丰源厂房设备到底是什么样、值多少钱?记者请水泥厂职工带领进入只剩下几个保安看门的厂区。厂区内,一栋黑乎乎的厂房,破败不堪,形同废墟。职工们指着空荡荡的车间说:“回转窑和里面的设备仪器早就让张忠谦给偷拆倒卖了,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一位老工人痛心的说:“这可是国家当年投资6000多万建起的国企啊,仅回转窑就投资3000多万。”职工反映,张忠谦之所以不用投资巨大的回转窑生产水泥,主要是因为回转窑成本大。“废弃回转窑,建起属于国家早就禁止的小立窑,虽然环保不达标,但成本低啊,回转窑偷着拆了还可以卖钱……”

     张忠谦倒卖属于农行抵押物的回转窑里的设备是在2009年,对此吉林市农行提起了诉讼。或许是“保护伞”和“利益同谋”的缘故,张忠谦有恃无恐,在诉讼期间继续盗卖设备,在职工的强烈举报下,农行无奈象征性的追回23万元。银行起诉、环保不达标,职工不断上告,蛟河水泥厂自停产。之后,张忠谦将停产的水泥厂转给金钢水泥集团管理生产一年,到2010年10月关门后将转移到蛟河市分厂(用盗窃原厂回转窑设备)进行生产,现已卖给金钢集团,大厂再未复工。随行的工人抱怨说:“还复啥工呢,设备啥都没有了。张忠谦通过盗卖、转移把企业巨额资金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农行负债成为历史问题,牺牲的却是我们普通职工的权益……”

     2011年9月初,记者见到蛟河市经济局吕贵生局长。他说,“丰源水泥厂原来资不抵债,欠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农业银行几千万债务,还要拿出1000多万安置职工,给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职工没有拿补偿金,依然把这个钱放到企业,视为入股。后来不做了,给职工都退了股。”但记者了解到,当初用职工1200万元的买断工龄的钱入股作为股金经营后,对原签订的真实的合同书条款根本不履行。因职工上告只分了一年红,后感不妙,逼迫职工买断,现还欠职工400多万的股金和分红。尚欠职工的社保、医保和工资 800多万,合计欠职工1000多万。

    造假注册、逃税毁账不受追究

    水泥厂职工对蛟河市工商局、国税局庇护张忠谦私吞资产反映强烈。不少职工认为,正是职能部门的行政不作为,导致国有、集体及职工资产受损。

     ——“工商局不负责核实材料的真假”。为什么张忠谦拿一份假合同,就能把股份制企业变更为自己名下?记者于9月2日到蛟河市工商局,见到了高副局长。记者问及变更登记不进行审核吗?高副局长说:“工商局不负责核实材料的真假,他们提供的材料由自己公司负法律责任”。记者出示两份签名笔迹明显不同的真假合同后,该局长也没有依据《公司法》作出“撤销登记,罚款并视情追究刑事责任”的回应答复。记者来到蛟河市新区政务大厅,找到审批办主任张宪胜,想查一下原始登记。他告诉记者:“查原始登记只有公检法和律师可以查,其他人都不能查”。记者问:“那合同利益关系人——职工代表可以来查吗?”他回答:“那要拿营业执照副本来查。”职工名下的股权被侵占,一直蒙在鼓里,怎么可能有副本?记者问询当时办理变更的具体情况。张宪胜说,原来办这事的人都调走了。现在我们刚接手这边工作,说不清……”

     ——举报逃税获奖,但处理不了了之。知情职工说,实际上水泥厂在停产之前,每年能赢利4到500万,但是每年都报的假账,账面是亏损,以此达到逃税目的。有职工举报到吉林市国税局后,被追回60多万,国税局还给几位举报人奖励了5000元。

    但职工反映,8年来,张忠谦总共逃税漏税有2000多万。证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张忠谦销售熟料(半成品)6万吨,不入账,偷税120万元(有证据);销售水泥10万吨不入账(280元/吨,计2800万元)偷税280万元;在当地国税稽查局登记上看,2001年至2007年间,丰源公司未生产复合水泥,但张忠谦以假报表(三废料30%投入量)骗取退税额800多万元。吉林市国税局一名内部人员透露,“当初是曾要罚他400多万,这个人关系网很厉害。我们国税局要去查,他居然让他外甥和财务科长把账册拉到山里去烧毁”。

    职工举报十余年 从“未果”到“无门”

    为了维护国有资产和合法权益,职工们开始举报张忠谦的违法行为。据统计,举报历经10余年,20多次上蛟河市,10次上北京。蛟河市距离天岗镇有70多公里,但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避而不见。直到2004年,1000多名工人自发堵住工厂大门,要求见市领导,市长才口头答应3天内见面,但5天过后还是没有露面。当职工们第二次堵住厂大门时,100多便衣警察、十几名穿制服的警察,说服驱散了大多数职工后,抓起了11名职工代表,以破坏生产的罪名关押了15天。2009年4月、6月,职工代表分别向蛟河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及吉林市经侦支队主要领导举报,仍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记者在蛟河水泥厂,看到不少职工生活举步维艰。张忠谦甚至把国家、地方财政和企业发给900多名职工的救命钱——每年1800元/人的低保扣下。现在,1000多名职工全部失业,有300多名青壮年在当地的石材厂打工。一个老年女职工告诉记者,她儿子40多岁,就在石材厂上班,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累死累活,一个月挣3000多元。因为采石需要用大量的水,到冬天水结冰了,就没法干了,只能在家待着,一年只能干8个月。因为儿子下岗,媳妇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他们老两口给带孩子。

    “因为企业关门倒闭,这里很多男职工妻离子散,女职工甚至出去卖身。”一位老职工眼含热泪说道。有的年岁大的职工,甚至沦落到拾破烂维持生活。水泥厂的家属区里有2栋楼,是2000年以后盖的,还有集中供暖,而更多职工都住在棚户区内。大片的破旧平房,积满了厚厚的黑灰,门前是职工自己种的一小片蔬菜和向日葵。冬天没有暖气,靠玉米芯烧火取暖……

    结束采访前,不少老职工握着记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仿佛握着的是那根救命稻草。“我们的地方官不知道是吃了回扣还是怎么了,就是听任不管。有当官的护着,张忠谦才敢侵吞我们的活命钱啊……”显然,职工对张忠谦的恨,开始转移到当地政府。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已是影响蛟河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