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内地新闻>> 正文
  • 媒体评禁止中小学生坐爱心专座:绑架孩子的权利

  • 时间:2017-09-16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公交上常见的“爱心专座”。 ▲公交上常见的“爱心专座”。

      咸阳教育局近日开展中小学生“遵守交规文明出行”专题教育活动,其中提到严禁学生在“爱心专座”落座——“爱心专座”是给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设置的专门座位,必须为五类人群预留,即便“爱心专座”无人使用,中小学生也不得坐用。

      地方教育部门倡导中小学生“遵守交规文明出行”,希望他们理解和尊重公交车上“爱心专座”的特殊爱心价值和功能,其初衷无可厚非。

      但如果因此以行政命令方式“严禁学生坐‘爱心专座’”,又显得非常荒诞。无论从话语逻辑,还是道德教育方面,这都站不住脚。

      很多中小学学生也是“儿童”,本就属于“老、弱、病、残、孕”中的“弱”,也整个社会须优先保护、照顾的对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说,“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在此背景下,涉事教育部门一面强调“爱心专座”的专用性,一面又严禁中小学学生坐“爱心专座”,将原本也属于“爱心座”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生完全排斥在外,这有些自相矛盾,也有违“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的价值理念。

      从道德教育角度看,以“耳提面命”方式来推行原本属于道德范畴的“爱心让座”问题,也有待商榷。

      众所周知,倡导“让座”本来就要靠道德引导,即便是带有强烈指向、专设意味的“爱心专座”,也不可通过简单外力强制干预。其相应的推广过程更多的应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很多时候,以非道德的方式逼着别人遵守道德,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很多人因反感道德绑架,而选择对许多道德行为“敬而远之”,或催生各种“不走心”的虚假道德表演,导致“假道学”盛行。

      本质上,指望通过“严禁学生坐‘爱心座’”这种一刀切式行政命令,来推动“遵守交规文明出行”,也不妥。诚如有网友指出的,该规定内容过于苛刻,既然是“爱心专座”,更多体现在“让”;有座位不让坐,小孩子站着反而危险性高。这么脱离实际、不求实效,难免落得教条主义的指摘。

      别绑架小孩子的权利。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