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召开了“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大会精选了海淀区十所优秀学校进行展示交流。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作为“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的分会场之一,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学校在未来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尤其是在STEM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在五十七中学开启了未来教育探索之旅。
大会伊始,刘晓昶校长作了以《创新融合发展——未来学校课程建设之STEM课程探索》为主题的报告。
学生创客领袖分享了他们在STEM课程学习中的体验与收获。同学们将STEM教育比喻为物理学中的“奇点”,吸引着他们不断创新,立足于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STEM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中国创新的中流砥柱,完成自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青春梦想,让世界被他们的产品所感动!
下午14:40,令人期待的五节STEM研究课开始了。
第一节是吕进老师的《初中科学课:“小黄车”的改装》,第二节是李朝纲老师的《初中物理STEM课:智能插座的改良》,第三节是李智慧老师的《高中数学STEM课:自动浇花装置设计与制作》,第四节是于艳老师的《初中数学STEM课:制作新型篮球收纳器模型》,第五节课是王新平老师的《高中地理STEM课:未来学校校园规划》。
观摩课结束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方中雄院长进行了点评。首先,方院长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刻地剖析;接着,方院长表达了他在课堂观摩之后的感受,他说,“未来已来,未来教育已经在五十七中开始,五十七中做得好,好就好在实践上,在于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项目。真实的问题引发真实的探索、真实地学习,真正可迁移的能力在实践中形成,这样的学习很重要。”
最后的提问环节,远道而来的青年教师们与授课教师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探讨。
未来学校教育大会的活动圆满落幕,但探索未来教育的步伐没有停止,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