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为培养同学们的课题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四年级夏秀男老师和杜伟宝老师于12月初带领所有同学开展了一次《滴水实验》的小课题研究。此次课题研究经历明确实验内容、班级自由结组、小组讨论分工、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得出实验数据及结果、在实验数据中反思、撰写研究报告等过程,最后各小组制作PPT以小老师讲课、说课的形式汇报交流。
“设计滴水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的课题研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和相互交流,学生提出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培养了学生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组组建信息畅通
本课题研究采用自由选组、自创组名、自由分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为使每个小组的研究活动有组织的开展,每个小组都组建本小组的微信群,方便通知、交流、分享,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材料。此次滴水实验研究活动,同学分工明确,确定实验地点、明确实验方案,孩子们积极准备实验材料,家长们时时用相机记录实验过程,确保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
孩子们大胆创新,实验器材自己制作、实验过程反复修改,一个小小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发明家”;在滴水实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科学课也正进行脏水过滤实验,很多小组利用科学课上的实验器材进行数学滴水实验,有效运用实验用具,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实验的过程除了有效的进行操作,很多小组还进行了思维导图和实验小报的设计,详细记录了每个实验过程需要的材料、注意的事项和操作流程等,为以后的探究提供良好的实验素材。
为了让他人感受水流速、流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部分同学进行了滴水及细水流的对比实验。
多次实验善于反思
实验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总结、修正,讨论出由于水流大小的干扰、小组成员运用不同实验工具、操作不同等所带来的差异,很多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实验工具,多次实验,再次进行汇报时给出了更加精确的数据和结果。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提升实验的随机性和普遍性,部分小组要求组员每人进行一次实验,统一用具和实验细节,并将实验结果取平均数,进行尽量精确计算。
时时记录调整方案
在进行滴水实验研究的同时,各小组认真填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活动,同学们从调研方案的制定,搜集资料开始,然后进行实验,并完成研究报告,其中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反馈,解决问题。同学们报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新颖。
得出结论提出措施
滴水实验后,同学们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将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从中有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同时还有的小组给出节约用水的方法。
一次小小的滴水实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滴水成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玩笑,不可小看一滴水的作用。部分小组进行调研发现我们国家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如果一直不在乎,随意的浪费水总有一天会体会到一滴水的宝贵,通过本次滴水实验的课题研究,增强了学生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对于实验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很多小组进行交流反思,通过推算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的水量,反思联想到我们学校一年浪费水的量,大到整个国家浪费水的量,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在课题汇报交流时,部分小组从节约用水引出对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时间的思考,号召同学们从小事做起,珍惜资源。
通过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数据的不断分析和反思,他们自己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并且将本次实验的过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应该如何去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努力的,坚持比努力更加重要。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次《滴水实验》小课题研究,同学们通过自主研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主动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小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个小组积极探究,得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案。
通过这次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们研究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同学们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学们创意新颖,能力无穷,收获满满。学生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效、学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