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 男子因欠赌债持枪抢劫潜逃9年后身家过亿(图)

  • 时间:2011-11-05 新闻来源: 现代快报
  •  陈一指认犯罪现场。

    常州警方供图9年前,年少轻狂的浙江青年陈一通过炒期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开始迷失了自己,迷上了赌博,输光身家后,持枪来到常州高档别墅区意图抢劫,不料抢劫被迫“流产”,两名同案犯相继落网,他也成了一网上逃犯。潜逃9年,他成为上海期货市场的“新贵”,操盘几十亿元资金。自己也积累下巨额财富,在上海置下6套豪宅,3辆豪车,以及价值数亿的金融资产。然而因为有案在身,即使拥有巨额财富,他却不敢安然享受,他宁愿花3000万甚至上亿元“换”个自由身。
      他侥幸认为,自己“漂白”了身份后,茫茫人海中,警方再也不可能发现他的踪影。然而,面对常州警方“清网”重拳,他不可能再“潜伏”。
      □通讯员 荆轩 快报记者 葛小林进高档别墅抢劫被发现男子掏出仿“五四”手枪2002年10月19日凌晨,常州市新北区东南花园的两名保安萧晨和张明打着手电,在小区内巡逻。东南花园是常州比较早的高档别墅区,住在里面的非富即贵,物业对安保很重视,保安每天晚上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巡逻一次。
      就在保安萧晨和张明快接近别墅1号时,他们看到一个黑影从别墅的栅栏上翻了过去,“不好!有贼!”萧晨和张明赶紧掏出橡胶棍追了上去,又见一名正准备翻栅栏的男子转身飞速逃跑,从别墅区的铁栅栏中钻了出去。见状,萧晨和张明赶紧去堵还没来得及逃跑的男子,随后将男子逼到了一个死角。就在萧晨和张明准备上前抓那男子时,那男子从衣服里掏出一把枪,枪口直指两人,“不许靠过来!我有枪!”
      “枪!”张明赶紧报警,等待警察增援。在黑洞洞的枪口下,萧晨和张明不敢挪动一步。在与那男子对峙的两分钟里,让两人感觉时间是如此漫长。然而,对方似乎已经忍不住了,他一点点挪动脚步,准备找准时机逃跑。
      “不能让他跑了!”萧晨眼神跟张明示意后,猛地迅速前冲,两手抱住那男子的双臂,将枪口指向天空。“不许动!不许动!”男子大喊,只听见“啪嗒”一声,子弹上膛。萧晨并没有畏惧,双手继续加重力道,用力钳住男子双手,男子激烈反抗。萧晨感觉到,枪口就在他的头顶舞动,可能下一秒,子弹就有可能飞射出来,射进他的头颅。这一场景,直到9年后,依然让他后怕不已。
      萧晨发现,持枪男子同样极度紧张,满头是汗,甚至要虚脱了。萧晨使出全身力气,右脚一勾,将男子铲倒在地,并将他压在了地上。这时,城北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多名警力合围,很快将男子控制住,当场缴获仿“五四”式手枪一把,子弹5发。
      经审查,这名男子姓蓝,浙江衢州县人,无业。逃走的同伙姓董,还有一同伙陈一,是开车望风的。蓝某交代,车子是陈一租的,枪也是陈一的。抢劫的主意是董某出的。他们租了轿车准备在常州抢劫,结果第一票都没干成,他就被抓了。
      2003年,董某在浙江一网吧落网,但主犯陈一一直在逃,常州警方多次抓捕未果。
      村民无意中说出重要线索追逃小组到上海捉住嫌犯“清网行动”开始后,常州市新北公安分局始终紧盯此案不放松,特别是公安部决战“清网行动”动员部署会后,新北警方进一步加大了对此案的攻坚力度,将该案和3起命案逃犯列为“清网”第一序列,成立专门追逃工作小组,先后5次对案卷材料、嫌犯行踪、嫌犯亲友等重点环节仔细研判,确立重心,赴浙江、上海组织抓捕。
      10月18日,追逃小组赶赴陈一的老家浙江衢州开展工作。围绕陈一及其妻徐红的双方父母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走访。然而,数日的走访并没能发现陈一夫妻二人的踪迹。不过,就在追逃小组准备返回常州时,当地一村民的一句话带来一条“重要线索”:陈一家这几年是越来越富有,陈家人已经很少在当地居住,但他们每次回来,从谈吐、衣着上看,都显示出非常有钱,好像都是在上海做期货赚的,“他们的儿子非常有头脑,十几年前就搞期货了,如今赚得更多”。
      “陈一很有可能潜藏在上海!”追逃小组立马移师上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深入调查。经调查发现,陈一夫妇居然在2010年1月办了离婚手续,可能由于民政系统与公安系统的信息互通并不流畅,警方并没有及时发现到陈一的行踪。追逃小组不由得为不能及时得到举报而惋惜。
      不过,追逃小组调查发现,陈一的“前妻”徐红资产上亿,在上海就有6套房产,一处为价值千万的别墅豪宅,还有两辆奔驰、一辆一百多万的途锐越野车。而徐红一直与陈家人联系密切,陈一的妹妹陈梅一家都住在徐红名下价值数百万的上海一处房子里。正常推理,这种情况不符合逻辑。同时,徐红和陈梅曾一同入住苏州一度假村,两人也经常在上海活动。
      在随后的走访中,追逃小组获悉:徐红在上海浦东医院刚生完二胎不久。民警在检查其住院病历时发现,家属一栏中的签字居然写了个“陈一”,被划掉后,下面又写了个“陈浩”。“陈一”两个字虽被划掉,但清晰可辨。
      是误写?是破绽!民警们似乎一下子看到了“清网”的曙光!
      经调查,“陈浩”户籍为浙江衢州,身份证号为贵州毕节地区。“陈浩”在上海浦东金融中心的期货中心经营一家期货公司,是这几年在上海期货市场中崭露头角的一颗新星,掌控几十个亿,而自己的个人财富也有上亿。调查中,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陈浩”极有可能就是陈一。陈一借用“陈浩”的身份“漂白”了。
      在多重证据的佐证下,10月25日晚,在上海公安部门的协助下,追逃小组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演艺中心地下停车库将陈一抓获。
      欠赌债谋划持枪抢劫侥幸逃脱后潜逃上海当追逃民警问他是否叫“陈一”时,他沉默了十几秒后,点头承认了。他说,这一天,真的来了。
      据警方调查,陈一,1975年生,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就开始倒腾期货买卖。赚了“第一桶金”后,2002年,思想活络的他在衢州老家承包了KTV和溜冰场,由此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人,蓝某和董某就是当时认识的小混混。很快,他的心也开始野了,渐渐迷上了赌博,有次输掉了30万。在低价变卖了KTV和溜冰场后,还欠下了6万元外债。其实,陈一的家境比较优越。他的父亲是师级转业干部,母亲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也算“官二代”。不过,陈一并没有求助父母。
      2002年10月初,陈一跟蓝某、董某聊天时说到自己买了一把枪,仿“五四”式的,“是在江西上饶玩时,正好有人跟他兜售,便买了一把玩玩”。董某提出,有枪了,可以去抢劫啊!
      有枪没子弹啊!陈一突然想到,老父亲退伍时带回来了几颗子弹,他偷偷取出来一试,正好匹配。于是三人便谋划起抢劫事宜。最终决定,陈一租车,随后弄了几张假车牌,准备了绳子、封口带等物,三人一起到上海去抢劫。然而,他们的车子刚进上海,就因使用假牌照,被上海警察逮住了,不过,警察并没有发现他们准备抢劫的枪支、绳子、封口带等物,处罚后,便让他们离开了。陈一等人觉得他们已经在上海暴露了,只能转移“战场”。
      接着他们来到常熟,不过并没有逮到机会,于是又经过华西村,来到了常州。10月18日,在常州转悠了一天后,他们发现了东南花园别墅区,便准备19日凌晨在别墅区最偏僻的1号别墅动手。他们用千斤顶顶开别墅区的铁栅栏,陈一留在车上,蓝某和董某钻进小区就被保安发现。他随后和董某逃脱。陈某知道持枪抢劫是重罪,后来两个同伙都因涉嫌持枪抢劫(未遂)被判10年以上徒刑。案发后,他卖掉老家房子逃到上海,隐姓埋名干起老本行——做期货。
      潜逃时炒期货成大赢家不敢自首,捐钱“赎罪”
      据陈一交代,在上海,他隐姓埋名,慢慢摸索,通过炒期货赚到了几百万。尤其是那个时候的期货市场,对身份证的认证并不像如今这么规范,他陆续用了很多假身份证开户从事期货交易,很快赚得盆满钵满。而后,多年的操盘期货经验,使得他研发了炒期货的软件,他也跳出来自己单干,一年平均就能赚个四五千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迅速积累财富,资产超过了3个亿,公司也有员工20多人。
      然而,自己毕竟是逃犯。虽然赚下数亿身家,但他却很低调。他从来不敢坐飞机,甚至只要用到身份证的地方,他都很少去。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就借用公司员工的身份证。
      2006年开始,他就通过朋友向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打听,自己的犯罪行为是否有可能会轻判?是否有可能取保候审,甚至免除坐牢?然而,多方打听的结果都是,因为他是主犯,肯定要判实刑,牢必须要坐。
      他退缩了。于是,他一直盘算着找机会将自己的身份“漂白”。
      也许是悔恨,也许是为自己赎罪,他听闻当年一起抢劫的董某和蓝某出狱了,他通过中间人,一共给了他们20万作安抚。当汶川大地震时,他拿出了30多万元购买了许多帐篷和药品送到灾区。
      花了2万多,买了个“身份”
      心里不安,就怕民警找上门也正是这时候,他发现“漂白”的机会来了,当时因失踪人口众多,很多人死亡后都没有销户。于是他花钱找人打听,寻找跟他年龄相仿、相貌相近的人。花了2万多元,他如愿买了一个失踪的贵州人“陈浩”的“身份”。由于当时还是用的第一代身份证,他找了假证公司,贴上自己的照片,在当地办了一个“陈浩”假身份证,接着以“陈浩”的名义在浙江衢州买房落户,再次成了“名正言顺”的衢州人,成功漂白了。
      陈一交代说,虽然有了钱,也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但他的心里一直不安。上海和常州只有100多公里,说不定哪天民警就找上了门。为了万一,他和妻子办了假离婚,一方面可以转移财产,一方面还能获得生“二胎”的指标。
      被警方抓捕后,陈一表示,近年来自己生活上物质很富裕,但是内心很疲惫。在刚被捕时,他向警方坦露,他愿意花3000万换一个“取保候审”,甚至上亿元换个自由身。不过,办案民警明确告诉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必须要为自己当年的错误举动而付出代价。
      当办案民警问他,公安部门对“清网行动”中投案自首的在逃人员有很多宽大政策,为何放弃这么好的机会?陈一说,“清网行动”开展以来,通过新闻媒体,自己也了解到了很多宽大政策,曾多次想向警方自首,但碍于侥幸心理迟迟未跨出这一步。现在被警方抓获,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解脱,心里终于彻底放下了这块重石。
      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文中涉及人员均为化名)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